无创正压通气(NPPV)non-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概念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正压通气,常通过鼻/面罩等方法连接病人。临床上包括CPAP,BiPAP。20世纪50年代以前,正压通气技术,人工气道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仅限用于麻醉科和外科的手术患者。1952年夏天,麻醉科医生Ibsen建议放弃负压通气,而行气管切开,采用麻醉用的压缩气囊间隙手动正压通气。正压通气现在已经在临床中广泛运用。负压通气几乎被淘汰。历史无创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方式对抗PEEPi3.33.3实施NPPV的要求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年3月第25卷第3期首先明确NPPV并不是低水平的人工通气,而是一种需要有较高应用技术的人工通气,要将NPPV做好,必须具备有一定的基础条件。1)人员培训:对负责NPPV工作的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掌握使用的适应证、工作程序、监测指标、疗效判断以及不良反应的防治等,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2)合适的工作地点:开始应用NPPV的4—8h需要有专人负责治疗和监护,才能提高疗效。当患者适应NPPV治疗后或者病情改善后,可以无需专人监护。在ICU,医务人员与患者比例比较高,文献报道的有效率也比较高。如果在普通病房开展NPPV治疗,必须对医护人员进行规范的培训,争取增加1~2名专门负责NPPV的工作,才能保证其疗效。3)改善NPPV的设备:采用的连接方法和呼吸机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争取逐步完善设备条件。4)认识NPPV与有创通气的区别:要了解NPPV与有创正压通气的特点。由于连接方法的不同,NPPV的辅助通气效果不如有创通气稳定可靠,对患者的舒适性和配合性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应用经验,才能提高疗效。NPPV和IMV相互补充,不是相互替代。5)具有监护和紧急插管的条件:当无创通气治疗失败后,有可能发展为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必须准备好紧急插管的条件,经NPPV治疗后无改善者,应及时插管通气。实施机械通气前应明确:1.明确机械通气的目的:机械通气的生理目标主要是改善或维持氧合,提高氧输送力;支持肺泡通气,将PaCO2维持在基本正常的范围内。维持或增加肺容积,增加呼气末肺泡容积,减少呼吸功,降低呼吸肌氧耗,并进一步改善其他重要器官或组织的氧供。2.选择通气时机至关重要:明确机械通气的目的,有助于解决之症和实际问题以免延误治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0):721NPPV应用临床切入点使用NPPV患者的基本条件(指南2006)1.意识状态良好2.有良好的咳痰能力3.自主呼吸能力4.血液动力学状况稳定5.良好的配合能力适应症目前有关NPPV的应用指征尚无统一指标。临床上可从下述方面考虑应用指征:1)总体应用指征;2)不同疾病中的应用;3)临床实践中动态决策。——主要应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没有紧急插管指征、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没有NPPV相对禁忌症,用于呼吸衰竭早期干预和辅助撤机。专家共识2009禁忌征意识障碍,呼吸微弱或停止,无力排痰,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大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未经引流的气胸或纵隔气肿,严重腹胀,上气道或颌面部损伤/术后/畸形,不能配合NPPP或面罩不适等。(指南2006)禁忌征1.心跳呼吸骤停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2.呼吸频率非常慢或非常快者;3.面部外伤,损伤或畸形;上气道阻塞;4.非呼吸器官衰竭;如GCS<10的脑病;5.不能保护气道者;不能清除分泌物者;6.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误吸危险高者;7.不合作病人;有幽闭恐惧(claustrophobia)者;上机的步骤参数设置参数设置没有绝对的规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般先给与较低的压力支持,待患者适应后再适当增加。但肺水肿、肺间质病变、严重限制性病变者除外。参数适合与否以临床生命指标的缓解与稳定为标准,如患者神志清楚而配合、呼吸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气好转;如能监测通气过程中的参数,则潮气量达6—12ml/kg以上,气道压不高;吸氧浓度以保证SaO2%>90%为宜。NPPV常用参数在治疗AECOPD的报道中,平均的吸气压力为17~18cmH2O自动漏气补偿机制技术:机械通气时,病人的鼻/面罩或管路上容易出现额外漏气,并且漏气量随时变化。呼吸机自动监测病人每一次呼吸的漏气量,并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