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年6月淮河流域省界水体及主要河流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09年6月上旬和下旬,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分别对淮河流域跨省河流50个省界断面水质进行了2次监测。从本月开始,暂停了废黄河安徽进入江苏的萧县刘庄省界断面监测,新增加了西邳苍分洪道艾山大桥监测断面监测,但不参与省界断面水质评价。河南进入安徽跨省河流大沙河因砷污染处置工作没有结束,包公庙闸尚未开闸放水,本期监测的数据不参与评价;江苏进入山东跨省河流沛沿河因清淤工程尚未结束,本期监测的数据也不参与评价。本期实际参评省界断面47个。同时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本月还对淮河干流、大运河35个重点控制断面水质进行了1次监测。水质监测项目包括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共二十项。。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月平均值对省界断面水质进行评价,6月份淮河流域47个省界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是:水质较好满足Ⅲ类水的断面11个,占23.4%;水质一般达到Ⅳ类水断面9个,占19.1%;水质受到污染的Ⅴ类水断面7个,占14.9%;水质严重污染的劣Ⅴ类水断面20个,占42.6%。按照省界缓冲区水质目标进行达标评价(见附表1),6月份47个省界2缓冲区有13个达标,达标率为27.7%。因跨豫皖两省的大沙河和跨苏鲁两省的沛沿河不参与评价,本期实际参与考核省界断面有23个(见附表2)。按照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确定的2009年水质目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高锰酸盐指数单项达标率为87%,其中河南省9个出境断面有8个达标,安徽省4个出境断面全部达标,江苏省奎河出境断面超标,山东省9个出境断面有8个达标;氨氮单项达标率为95.7%,其中河南省9个出境断面全部达标,安徽省4个出境断面全部达标,江苏省奎河出境断面达标,山东省9个出境断面有8个达标。按照水功能区划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确定的Ⅲ类水水质目标,对淮河干流和大运河水质进行达标评价。淮河干流:监测的13个断面,有11个断面水质达标,占84.6%;超标断面2个,超标率为15.4%。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和化学需氧量,见附表3。大运河:监测的22个断面中,有9个断面水质达标,占40.9%;超标断面13个,超标率为59.1%。主要超标项目为化学需氧量,见附表3。评价结论:6月份淮河流域省界断面水质与上个月相比有所好转。按照水质类别评价,本月满足Ⅲ类水断面的比例为23.4%,比上月上升了8.8个3百分点;按照水功能区省界缓冲区水质目标评价,水质达标率为27.7%,比上月上升了6.9个百分点。按照“目标责任书”确定的2009年水质考核目标评价,23个国家考核省界断面高锰酸盐指数达标率为87%,氨氮达标率为95.7%。6月份省界断面污染较重的跨省河流主要有:河南进入安徽的惠济河、赵王河、黑茨河、包河和油河污染严重,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和总磷;安徽进入江苏的新濉河,硒浓度超标3.8倍;江苏进入山东的大沙河,化学需氧量超标3.4倍;山东进入江苏的黄泥沟,氨氮和总磷分别超标3.1倍和4.8倍。4附表1淮河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序号站名流向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水质综合评价月均流量(m3/s)主要超标项目上旬下旬月平均1淮河王家坝豫—皖ⅢⅣⅢⅢ151.02淮河小柳巷皖—苏ⅢⅣⅢⅢ334.03沙颍河界首沙河桥豫—皖ⅢⅣ劣Ⅴ劣Ⅴ40.8COD、总磷、高锰酸盐指数4涡河鹿邑付桥闸上豫—皖ⅢⅤⅤⅤ0.0COD、总磷5洪河班台豫—皖ⅢⅤⅣⅣ20.5COD、总磷6泉河老沈丘李坟闸上豫—皖Ⅲ劣ⅤⅤ劣Ⅴ0.3COD、高锰酸盐指数、总磷7黑茨河倪丘大桥豫—皖Ⅲ劣Ⅴ劣Ⅴ劣Ⅴ总磷、COD、氨氮8洺河洺河大桥豫—皖Ⅲ劣ⅤⅤ劣ⅤCOD、高锰酸盐指数、氨氮9油河贾集闸上游公路桥豫—皖ⅢⅣⅣⅣCOD10赵王河十河镇公路桥豫—皖ⅢⅤ劣Ⅴ劣Ⅴ总磷、氨氮、COD11惠济河东孙营闸上豫—皖Ⅲ劣Ⅴ劣Ⅴ劣Ⅴ4.6氨氮、COD、高锰酸盐指数12大沙河包公庙闸上豫—皖Ⅲ———0.0河流清淤施工,数据不参评13沱河永城张桥闸上豫—皖Ⅲ劣Ⅴ劣Ⅴ劣Ⅴ0.4COD、总磷、高锰酸盐指数14东沙河黄口闸上豫—皖ⅢⅣⅣⅣ0.2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