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奇药——红曲传统意义上的的红曲是指将红曲菌接种以大米为主要基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发酵后干燥而得到的产品。且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和李时珍所著的的《本草纲目》中还有关于其制作方法的记载。红曲是什么?中医古籍关于红曲的记载红曲,味甘,平,无毒,健脾、益气、温中——《饮膳正要》,元,忽思慧“红曲,甘、温、无毒,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本草纲目》,明,李时珍“红曲消食健胃与神曲相同,而活血和伤,唯红曲为能,故治血痢为要药。”——《本经疏》“红曲酿酒,破血行药势,杀山岚瘴气,治打扑伤损。”——《日用本草》,元,吴瑞“活血化瘀,健脾消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红曲的制作工艺置入红酵母RedYeastadded优质的成熟稻米PremiumGrownRice第一次杀菌1stSterilization植入菌种Inoculation固态发酵SolidStateFermentation二次杀菌过程2ndSterilization干燥Drying研磨Grinding红曲在古代的应用•红曲既是中药材,又是食品,在我国古往今来一直被广泛用作食品着色剂、调味剂、红腐乳制造原料、肉类保存剂和药物。诸如:在著名的茅台酒醪液中,就有数量众多的烟色红曲霉(M.fuliginosusSato);产于福建、台湾等东南诸省的名酒"红老酒",也是用红曲酿制而成。此类应用不胜枚举。•据查证,五代人陶谷在《清异录》中有"有赐绯羊其法以红曲煮肉"的最早的记载,这表明当时民间已经制造红曲了。在元代吴瑞的《日用本草》(1329年)中有"红曲酿酒,破血行药势"的药用记载。红曲功能研究现代人基于古人的基础之上对红曲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红曲具有如下功能:红曲具有调节血脂、平稳血压、调节血糖以及防止骨质疏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同时对更年期综合征(如:面部阵发性潮热、盗汗、心悸、胸闷、眩晕、夜寐不佳,甚至失眠、情绪不稳定、关节痛、腰背酸痛、性欲减退、骨质疏松等)也有显著疗效。红曲取之于米而高于米,因此药食两用。红曲是我国的磈宝,它是横跨药品到食品的一种无副作用且具有极好保健价值的天然发酵产品.重视红曲研究•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学者远藤章根据《本草纲目》上记载红曲的“活血”功效的启示,从红曲霉菌的次生级代谢产物中发现了能够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的物质莫纳可林K(Monacolin-K),从而引起世界的关注。此后30多年来,各国的研究人员,尤其是中国和日本的研究人员对红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红曲近代研究发现纪实•1986年日本学者发现红曲能调节血脂和胆固醇,平稳血压..调节血糖•1997年日本发现红曲中降血压成分GABA和胆碱•2000年中国发现红曲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2002年日本发现其抗氧化物质Dimerumicacid•2004年中国发现红曲预防改善骨质疏松的麦角固醇,改善骨骼•2004年中国台湾学者发现红曲抗疲劳功效•2005年台湾学者发现红曲可以预防老年痴呆和阿尔兹海默症•2006年中国学者发现红曲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未分化的脊柱关节病,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成人斯蒂尔并,骨关节炎等具有慢性炎症关节炎的疾病方面的具有的良好功效•2007年美国学者发现红曲在抑制结肠癌增生方面有良好效果具有抗癌作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专家各种有关红曲功能的学术著作天基权奔马牌红曲胶囊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选用富含天然他汀的功能性红曲为主要成分,经科学配伍精制而成的新一代红曲保健食品。主要功能包括,清除血管垃圾,综合调节血脂,修复血管壁疤痕,预防及治疗各类心脑血管病;改善饮食、睡眠,提高免疫力,抗疲劳;通便润肠,排出体内毒素,养颜、美容作用;促进骨蛋白的形成,预防骨质疏松症;辅助降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修复血管养护心脑,保护肝肾。保健食品号:国食健字G20040622。、红曲和高血脂1999年洛山矶分校医学中心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期刊上的一项红曲米降低血胆固醇的临床试验:83位平均年龄62岁受试者,服用红曲8周后的体检报告:总胆固醇明显下降13-16﹪(20331mg/dl:24536mg/dl)坏胆固醇LDL减少12-19﹪好胆固醇HDL增加7-14﹪三酸甘油酯减少17-23﹪红曲与高血压•1986年,日本学者Tsuj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