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刘遂心国际心脏康复体系发展己有五十年历史,经历了由否定、质疑到普遍接受的过程。今日,已然成为一项蓬勃发展的学科,发达国家冠心病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得益于冠心病康复/二级预防,康复/二级预防己经成为决定医疗质量及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心脏康复的益处己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心脏康复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全因死亡率8%一37%和心血管死亡率%7一38y0r[’,”;另有大量研究证实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们、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气6,、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术后以及心脏移植术后患者〔7一`时可从心脏康复项目中获益。大量研究还显示心脏康复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一,`,,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率,接受心脏康复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年内碎死风险降低45%[’3,`5〕。最近美国一项对60万例老年住院的冠心病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5年随访的(1997年一2002年)研究发现,心脏康复组患者5年死亡率较非心脏康复组患者减少2%1一3%4,且不论康复次数的多少均可获益,其中高康复次数组(25次以上)降低3%4,低康复次数组(1一24次)降低2%1,其效果与心血管病的预防用药相当(如他汀类药物和p受体阻滞剂),而费用却显著低于预防用药〔’6]。据2010年出版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3亿,不仅急性发病人数逐年增加,而且年轻化趋势明显,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治疗的患者数量也持续增加,2008年约18.2万,比2007年增长26%,2011年高达34万。面对众多的心血管病急性发病患者和数十万PCI术后患者,目前我们重点关注发病后的抢救与治疗,对于发病前的预防以及发病后的康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大量发病后患者得不到进一步的医学指导,从而反复发病、反复住院,医疗开支不堪重负。因此,心脏康复/二级预防在中国势在必行。至今我国康复主要集中在肢体功能的康复,如卒中后康复、创伤后康复,而对冠心病发病后及血运重建后的康复未得到大多数心血管专业人员的认识,全国心脏康复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促进我国心脏康复工作的健康开展,提高心血管病防控水平,改善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由相关领域专家共同讨论并撰写了我国心血管康复/二级预防专家共识。一、冠心病的康复/二级预防冠心病的康复是综合性心血管病管理的医疗模式,不是单纯的运动治疗,而是一种包括运动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涵括发病前的预防和发病后的康复,是心血管病全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rFalnignhaln研究开始,人们逐渐认识到冠心病是多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包括不可改变的因素如年龄和性别,也包括可以改变的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等。2004年公布的INTERHEART研究〔`,,,在52个国家(包括中国)262个中心的15152例患者和14820例对照中进行的调查表明,全世界各个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催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大多由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心理社会压力、摄人水果蔬菜少、饮酒、规律的体力活动少所致,这9种危险因素分别可解释男性和女性心肌梗死原因的90%和94%。因此,冠心病是可防可控的。广义而言,二级预防是冠心病康复的一个部分。冠心病康复的具体内容包括:l、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包括指导患者戒烟、合理饮食、科学的运动以及睡眠管理。2、双心健康:注重患者心脏功能康复和心理健康的恢复。3、循证用药:冠心病的康复必须建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因此根据指南循证规范用药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4、生活质量的评估:生活质量的评估也是心脏康复的组成部分。冠心病康复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尽可能的恢复到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的生活质量水平。5、职业康复。冠心病康复的最终目标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患者病后能不能回归社会,继续从事他以前的工作或病后力所能及的工作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应采取一切措施让患者尽可能回归家庭,重返以前工作岗位。(一)冠心病康复分期与内容: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