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治疗、护理及预防河南宏力医院康复科张磊为什么关注偏瘫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偏瘫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肩关节半脱位2.肩-手综合症3.肩痛4.体位性低血压5.褥疮6.足下垂7.关节挛缩8.深静脉血栓形成9.废用性骨质疏松什么是肩关节半脱位又称脱臼即组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肩关节脱位按肱骨头的位置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机制肩关节半脱位的常见原因•常因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着地,外力沿肱骨纵轴向上冲击,肱骨头自肩胛下肌和大圆肌之间薄弱部撕脱关节囊,向前下脱出,形成前脱位。肱骨头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脱位,如暴力较大,肱骨头再向前移致锁骨下,形成锁骨下脱位。后脱位很少见,多由于肩关节受到由前向后的暴力作用或在肩关节内收内旋位跌倒时手部着地引起。后脱位可分为肩胛岗下和肩峰下脱位,肩关节脱位如在初期治疗不当,可发生习惯性脱位。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致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考虑有如下几个方面:A.冈上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机能低下;B.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C.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冈上肌及三角肌后部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机能低下•以三角肌,尤其是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瘫痪、肌张力低下,被认为是肩关节半脱位最重要的原因。这些肌肉瘫痪后在上肢重量的牵拉下,可产生肩关节半脱位。肌张力低下的软瘫期患者其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痉挛期患者,随着肌张力的逐渐提高,半脱位可随之减轻或消失。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所致的延长•在软瘫期关节囊及韧带,是保持肩关节于正常位置的唯一组织。半脱位多发生在病后第4周左右患者坐起活动后。推测肩关节半脱位系在上肢重量及或外力的牵拉下,关节囊及韧带遭到破坏,变得松弛、延长所致。肩关节半脱位随着肌张力的恢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精神紧张及用力时通过联合反应的作用甚至可复位。不过一旦关节囊韧带松弛延长,即使瘫痪完全恢复,其在静态坐位下仍可呈现半脱位,考虑这与已经松弛的关节囊及韧带不能恢复原来的张力,加之患者肩胛骨下旋,使肩关节处于相对外展位,从而使固有的绞索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有关。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有试验显示处于麻醉下的正常人,在外展上肢时也容易出现半脱位。推测肩关节半脱位的程度可能与肩胛骨下旋及肱骨相对外展的程度有关。但肩胛骨位置和肱骨外展与半脱位之间的关系尚有疑问。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表现1.疼痛和压痛关节脱位时,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活动时加剧。单纯关节脱位的压痛一般较广泛,不像骨折的压痛点明显和局限。例如,肩关节前脱位时不但肩峰下有压痛,而且肩关节前方也有压痛。2.肿胀关节脱位时,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血管破裂,组织液渗出,充满关节囊内外,因而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肿胀。若血管破裂则出血较多,形成血肿。一般单纯性关节脱位,肿胀多不严重且较局限;若合并骨折时肿胀严重,并且伴有皮下瘀斑,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3.功能障碍因暴力致使关节脱位,引起关节面相对位置失常,关节周围肌肉撕裂,出现反射性肌肉痉挛;加之疼痛,患者精神紧张,或怕痛不敢活动,造成脱位的关节功能部分障碍或完全丧失。特有体征1.关节畸形关节脱位后,骨端关节面脱离了正常位置,关节骨性标志的正常关系发生改变,与健侧对比不相对称,则出现畸形,如肩关节脱位时呈“方肩畸形”2.关节盂空虚与关节头脱出关节完全脱位时,因关节头全部脱离了关节窝,造成关节盂空虚,摸之有凹陷,并在其前、后、上、下的不同位置上可触摸到脱出的关节头。3.弹性固定发生脱位后,其关节周围未撕裂的筋肉产生痉挛,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当被动活动远端肢体时,可轻微运动,但有弹性阻力,去除这种外力后,关节又弹回到原来的这种特殊位置。这种现象称为弹性固定。4.伤肢轻度外展,不能贴紧胸壁,如肘部贴于胸前时,手掌不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