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寻找自我段增勇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散碎的珠玑之言在上帝面前,我们都是迷途的孩子。我们都是无知的,只是无知的方面不同罢了。斯芬克斯之谜:认识你自己。永恒的谜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在哪儿?我将向哪儿去?爱默生《自立》:世界微不足道,而人,才是一切。…………世界上伟大光辉的事业都比不上人的教育。…………一个完人是那生活在人群中间,而又能极其和蔼可亲地保持寂寞的独立的人。沈从文: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我们为什么而活着?我们的追求是为了什么?我们的一切努力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千百年来的宿命轮回的圈禁为何是如此荒诞不经和无限虚张?罗素《我为什么而活》: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爱和尊严,生命的弦歌。——活的像个人。——为人而努力。——人啊,人,怎样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人。寻找回来的世界:自我,一个美丽的存在。我,曾经历沧海桑田戴着别人的面具不断迷失,失去自我……如今,我终于变回我自己——萨敦(Sarton.·M)自我,不是“唯我”和“为我”,而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存在”,是“唯一的存在”,是“富有个性特色和充满自性光辉的存在”,是“区别于他者的存在的存在”。腐烂或者燃烧永不宁静的灵魂啊痛苦地追求啊熊熊燃烧——杨炼《火把节》阵痛中获得新生我从娘肚子里一爬出来就陷入了教导的重围我被点拨着启迪着指引着无数列祖列宗先哲师长想把我塑造成他们的样子以各不相同的道路为我指出各不相同的道路…………让抗暴的欲望爬上心头……把眼睛收回来,我看自己把耳朵收回来,我听自己把鼻子收回来,我嗅自己把手收回来,我抚摸自己把心收回来,我感受自己——李松涛《无倦沧桑》生命在喘息,思想在咆哮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个垃圾场人们就像虫子一样在这里面你争我抢吃的都是良心拉的全是思想。行走在读书与教学之间,自求觉悟,另寻新路。1、敞开胸怀遨游书海把世上风光尽收眼底竖起脊骨行走正道将人间是非全露笔端2、勤起早看天闲来读书忙3、闭门即是深山云烟过眼读书随处净土春光在心4、社会竞争让人忽视了独处的美德,自我净化、自我调节要在独处中才能完成!(陈道明)5、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浙江南浔镇)6、阅读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教师的品位,取决于读书的境界。境界取决于选择和涵咏,于此渐渐形成必有的涵养)。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文明昌盛在于读书。人性的教育和奴性的教育“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动其自由天性。”(人性的教育)——雅斯贝尔斯“把‘教育’理解为社会借此可以保存、延续、进步,个体借此得以获得某种素质而在未来过上‘幸福’‘完满’的生活的工具。”(奴性的教育)周浩波《教育哲学》,第35页生命、人性——教育生长、成长——教育培养人,造就人,催生人,唤醒人文化、文明——教育教育是为了“让人美好,让世界美好”教育,起始于“人”,归结于“人”,人的问题,人的因素,人的分析,人的状态,人的存在,等等有关人的一切,都当是教育者密切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问题。问对了问题,便也拥有了答案,基于问题的思考和思辨,是对于问题的破解和处置,如何不让问题成为问题,必得用自己的心去看请问题,必得用自己的行动去解决问题,用一个诗人的话来说,“人,生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诗人鲁黎)。事实上,社会的一切问题都是教育的问题,而教育的问题却受制于社会的种种问题,如何实现良性循环,是教育者的努力,也是全社会的努力。以人为本略辨以立人为本立人以立心为本立心以育心为本朱光潜《谈美》:我坚信中国社会闹得如此之糟,不完全是制度的问题,是大半由于人心太坏。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世界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