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激励第10章•激励的概念及含义和作用•内容型激励理论的内容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过程型激励理论的内容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波特-劳勒和迪尔的综合激励模型•能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特定的激励问题学习目标兔王遇到的难题•南山坡住着一群兔子。起初在蓝眼睛兔王的精心管理下,兔子们过得丰衣足食,其乐融融。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外出寻找食物的兔子带回来的食物越来越少。为什么呢?兔王发现,原来是一部分兔子在偷懒。•兔王发现,那些偷懒的兔子不仅自己怠工,对其他的兔子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那些不偷懒的兔子也认为,既然干多干少一个样,那还干个什么劲呢?也一个跟着一个偷懒起来。于是,兔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宣布谁表现得好就可以得到他特别奖励的胡萝卜。•一只小兔子得到了兔王随手奖励的第一根胡萝卜,这件事在整个兔群中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兔子质问兔王凭什么奖励小兔子?兔王没想到随意奖励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于是,兔王制定了一套有据可依的奖励办法,规定:兔子们采集回来的食物必须经过验收,然后按照完成的数量得到奖励。此后,兔子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Why?本章主要内容10.110.1激励的重要性激励的重要性10.110.1激励的重要性激励的重要性10.210.2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10.210.2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10.310.3过程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10.310.3过程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10.410.4激励的综合模型激励的综合模型10.410.4激励的综合模型激励的综合模型10.1激励的重要性•组织的绩效是必须以其成员的个人绩效为基础的。个人绩效取决于诸多因素,但这些因素有主次之分,在工作能力一定的情况下,人的工作绩效同动机的激发程度成正比。如下公式所示:•式中,–P:代表工作绩效;–M:代表激励水平(工作积极性);–A:代表工作能力;–f代表函数关系。•也即:工作成绩=激励水平x工作能力。P=f(M×A)弗朗西斯(C.Francis)所说的:“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到一个人到指定的工作岗位,你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你买不到创造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这段话以及本章开篇中小故事给我们的启发都生动地道出了激励的重要性。什么是激励呢?•我们认为:激励即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以促使个体有效地完成行为目标。或者说,“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合理需要;–(2)激励是奖励和惩罚并举;–(3)激励应该贯穿于员工工作的全过–(4)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工作的始终–(5)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让组织的成员实现个人目标。10.2内容型激励理论该理论着重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这类理论认为,“需要”是激发和推动人的行为的原因,也是激励的起点。人的积极性和受激励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内容型激励理论就是研究人们需要的内容和结构的理论。其中最著名的有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阿尔德佛(AlderFer)的ERG理论、赫兹伯格(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Meclelland)的成就需要理论。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1)人类的多种需要可归纳为五类,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按照其重要程度和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形成五个层次,如图10-1所示:(2)人的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逐级上升,低层次需要满足以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高层次需要产生以后,低层次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人的行为失去了吸引力。(3)人的五类需要又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即生理和安全需要属于物质需要。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精神需要。(4)人的五类需要还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安全和社交需要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属于高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