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国脑血管病疾病管理-指南的发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涵盖了卒中的各种类型的诊断与治疗经历了全国各省市专业分会的推广2010年,专门针对缺血性卒中的指南中国脑血管病疾病管理–新指南的发布2015年,针对缺血性卒中的新指南指南内容提纲前言I院前处理:尽量减少时间延误Ⅱ急诊室诊断及处理:尽快做CT,溶栓准备Ⅲ卒中单元Ⅳ急性期诊断与治疗(住院期间)(一)评估和诊断(二)一般处理(三)特异性治疗(四)并发症处理(五)早期康复(六)早期开始二级预防B级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A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D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C级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A级最高,D级最低)Ⅱ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中强度推荐,确定性中等,个体化选择I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最强推荐,确定性较高,有适应症多数可选择Ⅳ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最弱推荐,最不确定,非常慎重选择Ⅲ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弱推荐,确定性偏低,慎重选择推荐强度(Ⅰ级最强,Ⅳ级最弱)使用方法主要看推荐强度,证据等级供参考例:不符合溶栓适应症且无抗血小板禁忌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50-300mg/日(Ⅰ级推荐,A级证据)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不限(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时)症状体征持续24小时以上(脑CT或MRI无责任病灶时)排除非血管性病因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014版)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脑CT/MRI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2卒中严重程度?可参考CSS、NIHSS或SSS量表评分判断3能否进行溶栓治疗?核对适应症和禁忌症4病因分型?参考TOAST标准,结合病史、实验室、脑病变和血管病变等检查资料确定病因5是否为脑卒中?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1(一)诊断流程卒中严重程度采用量表评估及早期血管检查为II级推荐,其余为I级推荐;Doortoneedle<=60分钟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其他明确原因型小动脉闭塞型不明原因型心源性栓塞型病因分型(TOAST)TOAST分型目的:二级预防策略制定的基础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糖,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和心肌缺血标志物氧饱和度:维持血氧饱和度92%95%以上心电图或24小时内心电监测体温:体温38度以上降温处理(二)一般处理:实验室检查和心电监测缺血性卒中患者肌钙蛋白增高的机制ScheitzJF,etal.Stroke.2015;46(4):1132-40监测肌钙蛋白的意义近5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肌钙蛋白高于正常上限肌钙蛋白可以预测卒中患者的短期及长期的功能性结局及死亡肌钙蛋白增高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及合并症,尤其注意筛查冠心病卒中后急性肌钙蛋白增高需要重点排除1型和2型心肌梗死ScheitzJF,etal.Stroke.2015;46(4):1132-40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180mmHg舒张<100mmHg准备溶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180mmHg舒张<100mmHg1缺血性脑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那个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谨慎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如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避免血压急剧下降缺血性脑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那个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可予谨慎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可静脉使用短效药物(如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避免血压急剧下降2卒中后若病情稳定,血压持续≥140mmHg/90mmHg,无禁忌症,可于起病数天后恢复使用发病前服用的降压药物或开始启动降压治疗卒中后若病情稳定,血压持续≥140mmHg/90mmHg,无禁忌症,可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