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监护1、掌握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急救、治疗原则、急救用药。2、掌握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监测及护理3、熟悉常见原因出血的发病机制与实验室检查包括胃镜检查。4、了解治疗新技术学习要求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Hemorrhage,UGH)是常见的临床急症,常伴有血容量减少而引起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严重者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病人生命,在老年人、伴有生命器官严重疾患的病人病死率相当高。概念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Hemorrhage,UGH)是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上段空肠病变出血,亦属此范围。概念一般认为,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以上,伴随出现循环衰竭症状者称为大量出血。概念据科学测定:一个正常人的血量约相当于体重的约8%,人体的血液80%左右在血液循环系统内流动,20%左右的血液则贮存在肝,脾,肺等体内“血库”中,如果一次出血200—4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5%-10%,这完全可以依赖自身的代偿和造血能力,及时动员贮存的血注补充到血循环中去。(如果是献血非但不会影响健康,而且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利于新陈代谢。一般认为,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以上,伴随出现循环衰竭症状者称为大量出血。概念如:一个体重为50KG的人:总血量:4000毫升左右。循环血量:400080%=3200ⅹ毫升“血库”:400020%=8ⅹ00毫升护理评估病因一身体状况二心理社会状况三护理评估病因一1.上消化道疾病(1)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物理性及化学性损伤等。(2)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卓-艾综合征、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胃血管异常等,肿瘤、胃粘膜脱垂、急性胃扩张、胃扭转、膈裂孔疝、十二指肠憩室炎、急性糜烂性十二指肠炎、胃手术后病变等亦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护理评估应急相关胃粘膜损伤:严重感染、休克、创伤、手术、精神刺激、脑血管意外或其他颅内病变、肺源性心脏病、ARDS、重症心力衰竭等应急状态下,发生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以及应激性溃疡等急性胃粘膜损伤,统称为应急相关胃粘膜损伤。护理评估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其发生的主要机制为门静脉压力增高;其次由于肝脏病变,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破坏增加,导致凝血机制发生障碍;再者,由于门脉高压引起门脉高压性胃炎,常出现胃肠粘膜糜烂。护理评估3.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癌,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肝癌,肝脓肿或肝血管瘤破入胆道。(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等。(3)其他:主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护理评估4.全身性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其它凝血机制障碍、尿毒症、结缔组织病、急性感染、与应激相关的胃粘膜损伤均有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可能。护理评估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其中常见的有: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护理评估1.呕血与黑粪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胃内积血量在250~300ml以上时,即可引起呕血。上消化道大出血之后,均有黑粪。呕吐物及黑粪隐血试验呈强阳性。身体状况二护理评估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急性大量失血患者一般表现为头昏、心慌、乏力,突然起立发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心率加快、血压偏低等。严重者呈休克状态,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压差变小、心率加快等。休克未改善时尿量减少。身体状况二护理评估3.发热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多数患者在24h内出现低热,但一般不超过38.5℃,持续3~5日。二二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发热机制:可能与循环血容量减少,急性的周围循环衰竭,导致体温调节中功駆能障碍有关。注意其他因素如肺炎、感染等。二二二身体状况护理评估4.实验室检查慢性出血可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