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事佬制度与职责2、常在小区走一走,及时把握居民群众的舆论导向;3、常到楼道看一看,及时掌握不稳定因素;4、常进门里听一听,及时掌握居民群众的呼声和建议;5、看到陋习说一说,及时劝导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行为,营造文明氛围;6、碰到纠纷劝一劝,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小区稳定;7、遇到求助帮一帮,尽力为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和事佬”协会工作制度1、串门促和制度。以“七个一”为工作指导方针,通过串门走户,起到政府与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2、坐堂问诊制度。协会提供定期坐堂咨询服务,每周抽出半天到一天时间,由协会成员轮流在协会办公室坐堂问诊,接受有需要群众的咨询;3、信息反馈制度。协会成员在责任片串门走户,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将收集的有关信息动态和纠纷等事件的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社区党支部;4、纠纷回访制度。协会成员对于处理完的纠纷要定期进行回访;对可能再出现反复的矛盾纠纷要在调解后的一个星期内进行回访,了解当事人的思想状况、行为有无反常,从而消除隐患,巩固调解成果;5、例会培训制度。协会每季召开一次例会,回顾总结工作,交流工作方法和经验,集体研究工作中碰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对策。同时,定期邀请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和社区党支部负责人对新时期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进行讲解,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事经邻里关系要融洽,民间要有和事佬。有时上门来促和,无事上门常聊聊。小区事务谁管好,民间要有和事佬。政事公事灵一灵,居民权力维护好。居民群众关心啥,民间要有和事佬。常在小区走一走,反映民情处理好。和谐稳定很重要,民间要第1页共13页有和事佬。常去楼道看一看,领里纠纷和解好。呼声建议有多少,民间要有和事佬。大事小事听一听,信息反馈最重要。生活陋习更要除,民间要有和事佬。户里户外说一说,邻里面貌变化大。纠纷口角难免有,民间要有和事佬。当事双方劝一劝,息事宁人又和好。“和事佬”协会组织会长:副会长:成员:第二篇:和事佬内容:1、和事佬的工作宗旨2、和事佬的工作职责3、调解技巧4、案例调解方法技巧。调解方法技巧是指调解人员在调解纠纷时所采取的措施。常用的方法有:(1)宜少不宜多。指的是调解人员在调解纠纷时,要多听少说,要耐心听取当事人陈述,不要急于表态,更不要动辄训斥。(2)宜缓不宜急。指的是对有些只要不继续恶化的纠纷,不急于调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冷处理”,让当事人有一定的时间思考。(3)宜暗不宜明。宜暗不宜明包括两方面意思:一是遇到有当事人情绪激动,争先诉说,各不相让的情况,先将双方当事人隔开,背告背地分别做工作,待双方情绪平静下来,再面对面地谈。二是对不适宜采取公开调解的纠纷,不应采取公开调解方式;对不宜公开的调解内容和处理不要外扬。(4)宜粗不宜细。宜粗不宜细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在调解纠纷时,该细则细,该粗则粗,不要企图对纠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每一句话,每个行为都查清,只要基本脉络清楚,责任已经分明就可以了。二是在商定解决纠纷的具体方案时,只要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得到保障与承担,那就要引导双方不要斤斤计较,而着眼于今后继续合作与和睦相处。(5)巧用典故止纠争(见案例):作为一名调解员,要掌握一定的调解艺术,讲究方式方法。对语言、场合、人员构成要讲究。语言即是讲话艺术,调解人第2页共13页员的言辞表达,至关重要。“幼儿教师的话要甜,调解人员的话要圆”就是这个道理。一件纠纷案例往往因为调解人员的话说得好,就可以促成纠纷的和解;也会因为言辞不当而使双方走向极端。同时,由于场合不一样,当事者要顾及自己的脸面,明明已经可以答应和解的纠纷也因为场合的原因不能达成,另外,还要根据当事者的数量、性格、状况,灵活安排调解人员,有唱红脸的,有唱白脸的,宽心话、谐趣话交替使用,必要时要懂得转移话题,缓解双方剑拔弩张的形势。另外要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提高自身素质,端正自己的思想。积极引导当事人为对方当事人考虑,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是我找的其他地方的,你们借鉴一下关于推行“和事佬”协会的实施意见各村党组织: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