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勤业“责”为先内容摘要:奉献,不是索取,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教师讲奉献,必须源于高尚的师德基础。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加强师德建设,履行教师职责就必须要乐教勤业,这是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一名乐教勤业的老师,必须要志存高远,笃学致用;必须要寓教于乐,厚德树人;必须要勇于探索,求真务实;必须要强化服务意识,要有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关键词:教师敬业奉献责任人活着,总是充满了对幸福的渴望和憧憬!幸福是一个人一生不懈的追求。“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当独自一人倘徉在林间小径上,看到天上过眼烟云,触及地上护花春泥……我想,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桃李满天下,如春泥护花般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栋梁。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积极进取和勤奋敬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越是乐教勤业,越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加强师德建设,履行教师职责就必须要乐教勤业,然而,如何践行好乐教勤业呢?我坚定地认为“责任”最重要。我们是教师,我们更要追求幸福。更要追求让学生体会幸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今天的我们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们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因为我们深深的知道——教师的幸福就是学生的幸福,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也就无从说起为人民谋幸福!歌德年轻时写过这样一句话:“人们只有认识自己的所爱,爱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完整。”一个能视学生如子女,并反复受着情感熏陶的人民教师,一定是一个热爱三尺讲台,性格开朗、善于沟通交流,懂得无私奉献的好老师。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是用爱和灵魂去引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身处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人民教育事业的岗位上,我们所能想到的、做到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人格塑造和情操陶冶。教育作为一种奉献过程,作为一种关注并熏陶人的精神世界的社会活动,就是要求教师自主地、理智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品质和专业技能塑造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帮助学生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个性与精神家园。正如伟大的教育先烈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教师要满足于学生的点滴进步,乐见学生个性鲜明、心灵饱满,而不是像机械制品那样整齐划一要求人人第一,其实教会学生做自己的第一更有意义。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奉献。奉献,不是索取,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教师讲奉献,这必须源于高尚的师德基础。“奉献”意味着忘我牺牲。新时期的教育事业要求每个教师都树立起献身教育的信念和决心。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既是伟大、崇高的事业,又是平凡、琐碎的事业;既是为祖国和人民谋幸福的事业,又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事业。在这个神圣的领域,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但有的是贫困中格守信念的乡村教师,有的是富裕中奋而思进的城市教师,他们的精神同样的高贵。鲁迅先生曾热情地称赞过奉献者的泥土精神:“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泥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所以土实在比花木还重要。”而我却要说,师不可以不乐教勤业。没有高尚的职业品德,岂能安贫乐道?没有高尚的职业品德,岂能“化作春泥更护花”?无私奉献就是红烛的生命,也是教师神圣而无声的誓言!乐教勤业,教师必须要志存高远,笃学致用。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海无涯”,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志存高远、勤恳敬业,以学习的态度和超越的精神去奉献与树立不断学习的理念、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在工作与学习中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敢于打破和舍弃陈旧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