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时有理数的乘方(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现实背景,感受当底数大于1(小于1)时,乘方运算结果的增长(减少)速度;能进行较复杂的有理数乘方运算。教学思考能对具体情境中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师生折纸的共同活动,进一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也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教学重点感受当底数大于1(小于1)时对结果的影响。教学难点在实际生活中无法体验结果的真实性,仅赁感受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欢度。教学方法复习回顾,引入课题1、上节课我们探讨了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谁来叙述什么是有理数的乘方?2、在乘方运算中,我们还知道了底数、指数是指相同因数的个数。幂就是乘方的结果。3、填空:(1)的意义是个性相乘。(2)平方等于零的数是,绝对值等于零的数是。(3)一个数的15次幂是负数,那么这个数的1999次幂是。(4)中指数是,底数是。(5)平方等于的数是,立方得的数是。4、计算:(1);(2)探究新知,学习新课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白纸,我们来共同搞个折纸活动。1、我们每人手里拿的白纸的厚度大约是0.1毫米,将它对折1次后,厚度应为多少毫米?对折2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对折10次后的厚度又为多少毫米?再想一想,对折20次后的厚度呢?假如每层楼平均高度为3米,这张纸对折20次后有多少层楼高?请大家先估算,猜测一下结果。当一张纸对折20次后,其厚度比30层楼还要高。由此可以看出:乘方运算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较广,因而我们要理解、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其运算。2例1、计算(1)-(-3);(2)、-(-2);(3);(4)注意:(1)-(-8)是表示-8的相反数。因为-8的相反数是不是,所以-(-8)=8(2)、有区别:表示的相反数,底数是3;的底数是-3;表示的相反数,底数是-3;(3)与有区别。的底数是,最后结果是幂,而的结果是商,且分子的底数是2。(4)由(2)、(3)可知:在乘方运算中,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连同符号)或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课堂练习1、第75页第1题2、课本74页试一试3、读一读。课时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又一次体会到当底数大于1,指数增大时,乘方运算的结果增长得速度很快,进一步加深了对乘方意义的理解。也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课后作业(1)看课本总结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法则及计算方法。(2)课本第76页习题2.141、2(3)两人准备一副扑克牌。活动与探究1、初一“数学晚会”上,有10名同学藏在10个大盾牌后面;男同学的盾牌前面写的是一个正数,妇女同学的盾牌前面写的是一个负数,这10个盾牌如图:|-8|请说出盾牌后面男女同学各有几人?2、计算:3、若>b,求的值-|-3.2|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