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变玄武门观后感《激变玄武门》是一部由刘元导演的纪录片,网友们对这部影片也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01看完了《喋血长平》之后顺路过来看了本片。两者的表达风格可谓一脉相承,镜头的运用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史料支撑的前提下,用有限的经费拍出了不亚于电视剧的场景画面,其中人物局部特写的镜头以及道具服装的展现尤为值得称赞。与《喋血长平》叙事结构虽然雷同,但因为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性质的截然不同而使得纪录片本身的叙述重点完全不一样。本片着重提到了围绕着皇位之争,李家三兄弟明争暗斗的大致过程以及玄武门之变前双方的政治局面,详尽分析了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二人会采取各自不同行动的主观和客观原因,虽然其中不乏学者的猜测,但合情合理,使人信服。值得关注的是,全片对于高祖李渊的刻画让我们很容易体会到这位宅心仁厚的皇帝父亲眼巴巴地看着两个儿子争权时那种备受煎熬的为难之情,他的犹豫不决既值得同情又不得不说是造成之后手足相残悲剧发生的一大重要原因。个人觉得,对于这位晚年失意的天子的心理刻画以及将其视为玄武门之变产生的一个重要诱因的历史观点是本纪录片最大的亮点。如果说为权争斗的兄弟俩各自所承受的痛苦与牺牲都是咎由自取,那么这位一心期盼着天下太平,家庭和睦的老人还真是令人同情让人唏嘘呢。02话说之前吐槽了一大堆有关纪录片的这个那个,其实也不是个人没事找事的抓着点儿细节便说了又说,实话说从服饰和家具上看,前前前些年央视拍的那部电视剧,刘威主演的那个,都比央视拍这部纪录片靠谱呢。当然,这篇文纯因为本人的发散思维作祟,下边两段原本是上文的一部分,但一来越写越长,二来实在和前篇主题对不上,所以干脆另辟新篇了。下面上主菜:焗法国螺丝走起来。第1页共6页每个朝代都是先盛后衰,同样的,各种奢靡之风、享乐之风等四风问题也通常在朝代中后期发力,现在总推崇明清家具,其实你看那些受追捧的家具大多都是明代中后朝,就是资本主义萌芽发端、经济快速发展那会子的出品,你说明朝早期,且别说朱元璋同志是苦出身,穷孩子,过的节俭。你看朱棣那会儿,一是花钱的地方多,大规模拆迁、建设新北京,远征漠北,铸钟编书,七下西洋搞外宣外联同时开展天网行动搜索建文行踪,那真是各种忙各种乱各种花钱,再加上永乐大帝又久居燕京,喜欢大气西北风的主儿,和明朝后朝热捧那种纸醉金迷的秦淮风韵差别真是天与地。同理,你看康雍乾的瓷器和同治光绪时期的瓷器相比,在懂行人眼里看来那就像麦当劳的麦香鸡和麦辣鸡之间的区别那么大哪。同样的唐代也是,隋代也是,各朝各代都是,建国初期都是民生凋敝,经过长期战争的朝代背景总是各种白骨露于野,那个千里无鸡鸣。于是劝农劝桑吧,发展生产吧,减免税负吧,所以各种黄金甲、武媚娘风格的暴露风格那都是中后期的事情了。再比如你看李家的好亲戚隋文帝同志,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节俭皇帝呢。以下为引文。隋文帝节俭爱民。杨坚小时候生长于寺庙之中,素衣素食,生活节俭,这使他养成了崇尚节俭的性格。他虽贵为天子,但却食不重肉,不用金玉饰品,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节俭的皇帝。他深知节俭的重要性,教育太子要节俭,说国家没有因为奢侈腐化而能长治久安的。他还提倡官员节俭。因为节俭,剥削较少,民众能够安居乐业,户口和财产剧增,又加上其它一些促进生产的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百业兴旺,经济繁荣景象由此而生。隋文帝以身示范,作出了表率,在很长的时间里,全国的男子都不穿绫绮,无金玉之饰,常服率多布帛,装带不过铜铁骨角而已。于是,隋朝很快改变了国内的贫困状况,度过了灾荒之年,变得国富民强了。其国库储蓄之多,仅以东都的布帛库和洛口的粮仓为例,直到几十年后的唐朝高宗时还未用尽。说了布衣蔬食,再提个酒池肉林,我的偶像熊大曾提到过,历朝历代的昏君们那些事迹几乎如出一辙,简直都像是复制粘第2页共6页贴的。好吧,个人看史书里也就是明朝后期那几个zuo的有些创意。神马豹房,神马凤姐,神马炼丹,要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西游记怎么能写的这么生动有趣呢。其实那些酒池肉林、强抢民女,个人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