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幽静悲剧》教案2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VIP免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幽静悲剧》教案2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1/3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幽静悲剧》教案2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2/3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幽静悲剧》教案2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3/3
幽静悲剧课题23幽静悲剧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2、品味语言,学习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3、学习层层铺笔的描写手法及作用。4、通过品读、美读把握文章情感,学习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精神。教学重点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教学方法诵读、合作研讨教学过程个性化或札记一.导入二.精读品析,欣赏第一部分——感受“幽径美景”1、师:文章开头描绘了幽径之美,美在哪里?用笔圈出,品一品,读一读。例如“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这一句写得有声有色,让人身临其境,如入画中,神奇而美好。教师范读,感情饱满,学生听读感受,说说这里的描写重点突出荷塘中怎样的特点?(礼赞生命力之强烈)字里行间流溢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陶醉、礼赞)试读出来。男、女生竞赛朗读(女生第3节,男生第4节)2、师:作者用“神奇”二字概括幽径的特点,而在这条神奇的幽径中什么给作者的印象最深?点拔:文中有一句话能显示作者的用意,划出来:“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试用自己的话来诠释。明确:幽径神奇而美丽,如诗如画,秀色可餐,然而生于其间,长于其间的古藤萝——将更是一个不同凡响,让你难以忘怀,让你刻骨铭心的角色。3.作者如此用力描绘幽径之美,并没有浪费笔墨,用意何在?(思考讨论)明确:这便是铺垫、蓄势——用不同寻常的神奇秀美环境来烘托她。三.研读第二部分——感受“古藤萝之美”1.师:想必大家一定很想认识让作者难以忘怀,刻骨铭心的角色,速读概括古藤的特点。并说说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明确:精神寄托于安慰.2.作者除了写幽径上的藤萝,还提到哪里的藤萝?作用?明确:侧面烘托幽径藤萝“最有特色”,最美。3.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毫不留情的,十年浩劫期间,这些美丽的花木被异化为“修正主义”,遭到了无情的砍伐,同学们可能不能理解,那就查阅一下“十年动乱”的历史资料吧,寻找故事性较强的资料。明确:教师补充,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小结。“十年浩劫”期间,游街、批斗、挂牌、住牛棚,季老一一品尝过,最可悲的是,他被宣布为“不可接触的人”,被分配掏大粪、看大门、守电话、发信件。“文革”期间被打倒的又何止是他一人,可以说一切能代表“真、善、美”的人和事物,几乎都被颠倒过来,被打倒,糟践踏。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呀?是失去理智的、荒唐、愚昧而疯狂的年代,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4.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他对此有怎样的感触认识呢?请阅读第10段把作者的认识感触划出来。明确:“他悲愤、惆怅,他有一点安慰,他觉得这个世界还值得留恋,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5.怎样理解他的这种感情?是什么让他“悲”,又是什么给了他“安慰”?明确:作者亲历了“十年浩劫”的灾难,对自己的苦难他一定曾经悲叹过,但作为一位文化巨匠,他没有陷于此种自伤而不能自拔。这株仅存的藤萝依然在那里释放着力量,所以这让作者觉得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四.作业:品味语言,学生选择一句或一段,自我赏析。要求学生用固定句式:“段(句)好,好在”来作答,内容要求从词、句式、修辞的角度,从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评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幽静悲剧》教案2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