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邹忌讽齐王纳谏1教学目标1、能解释本文一些词语的含义。2、能翻译本文的重点句子。3、在人际交往中,能运用像邹忌这样的委婉的劝说方式。4、学习邹忌和齐威王的优秀品质。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是学习语文的黄金时期,学生兴趣高涨。经过七年级的基础性学习,在八年级把重点放在只是扩展、思维训练、想象力培养方面。为九年级语文分析解决问题的提高打下基础。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能解释本文一些词语的含义。2、能翻译本文的重点句子。3、在人际交往中,能运用像邹忌这样的委婉的劝说方式。4、学习邹忌和齐威王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1、在人际交往中,能运用像邹忌这样的委婉的劝说方式。2、学习邹忌和齐威王的优秀品质。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导入1、释题请结合课本下面的注释,理解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邹忌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威王,齐威王接受臣下提出的意见。2、了解人物邹忌、齐威王。3、作品简介《战国策》二、朗读课文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邹忌修八尺有余(yòu)形貌昳丽(yì)朝服衣冠(zhāo)(guān)窥镜(kuī)我孰与城北徐公美(shú)暮寝而思之(qǐn)王之蔽甚矣(bì)能谤讥于市朝(bàng)时时而间进(jiàn)期年之后(jī)2、自由朗读课文模仿播音员,做到字正腔圆的朗读。3、分角色朗读课文。请同学扮演邹忌、妻、妾、客、齐威王、群臣、外国使者等,进行古代版本(古汉语语言)或现代版本(现代汉语语言)的表演秀。三、整体把握1、根据标题的含义,请你给本文的结构划分为两大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第一部分(第1段——第2段):邹忌委婉地规劝齐王第二部分(第3段):齐威王接受劝谏2、根据题目的含义,我们将围绕下列主要问题展开学习和思考。(1)邹忌是怎样规劝齐威王的?为什么要规劝齐威王?(2)齐威王又是怎样接受劝谏的?效果如何?3、背诵本文。第二学时四、局部探究(一)学习第一部分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邹忌修八尺有余(长,指身高)形貌昳丽(光艳美丽)朝服衣冠(早晨)(穿戴)窥镜(照)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跟…相比,谁)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比得上)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再,又)旦日,客从外来(第二天)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如,比不上)明日徐公来(第二天)孰视之(通“熟”,仔细)暮寝而思之(睡觉)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美;以为…美)(偏爱)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害怕)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实在)皆以美于徐公(认为)(比)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宫里的妃子)(身边侍奉的人)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全国范围内的人)王之蔽甚矣(受蒙蔽)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翻译:我跟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更美丽?(我跟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或好看?)(2)徐公何能及君也。翻译: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3)忌不自信。翻译:邹忌不相信自己。(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翻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的原因,是偏爱我。(5)皆以美于徐公。翻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6)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翻译:从这种情况来看,大王受蒙蔽很厉害了。3、思考下列问题。(1)第1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你概括出来。这件事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答:邹忌与徐公比美。作用是:为下文写邹忌用“比美”的日常生活小事跟朝廷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委婉地规劝齐威王要接受劝谏作铺垫(2)邹忌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问法不一,答法也不一。请问:这体现了他们当时各自怎样的心理?答:邹忌的三次询问,表现出他对自己的相貌是否比徐公美丽还存在不确定、不自信、有疑虑的心理。妻子的回答,语气显得十分肯定,表达出她偏爱、赞美的心理;妾的回答,语气显得优点勉强,表达出她地卑微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语气显得客气,表达出他应酬逢迎的心理。(3)妻、妾、客为什么不说实话?邹忌从这件事中得出了什么结论?答:“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妻、妾、客都认为邹忌比徐公美丽,显然是出于各自不同的立场、地位和感情来考虑,都是有私心的表现。邹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