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黄果树瀑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了解作者。2.体会文章中优美、传神的字、词、句,能够用感情朗读。2.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4.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和欲扬先抑写法。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中优美、传神的字、词、句,能够用感情朗读。2.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亚洲最大的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壮美的黄果树瀑布。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于坚,1954年生于昆明,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198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1994的长诗《0档案》被誉为当代汉语诗歌的一座“里程碑”。著名诗集有《空地》、《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忆没穿过天空的钉子》、《作为事件的诗歌》《飞行》,文集《棕皮手记》、《云南这边》等十余种。于坚开拓了诗坛口语写作的风气,他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与同伴互相读听课文,注意为对方订正读音、纠正停顿。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读出语音的轻重和语气语速。(二)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第一段(第1自然段):指出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第二段(第2~8自然段):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三部分(9-10),作者交代这篇文章的确是有感而发。(三)整体感知课文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他是杰作的?明确:声音、形态和感受。(四)学习2-4自然段2.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声音有什么样的特点?读读2、3自然段,思考一下。明确:声音轻、柔美、动听。3.从哪里知道的?明确: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4.离瀑布较近时,那声音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从哪里感受到的?明确:声音很响。“众人的喧闹,群马的嘶鸣。”声音大不大?瀑布声盖过了“人喧马嘶”,声音就更大了。5.透过树的缝隙见到瀑布时,听到的声音又是什么样的特点呢?为什么说是巨响?明确:声音巨响。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6.作者把哗哗的水声比作了什么?明确:瀑布声不只是巨响,还富有节奏,如同大合奏一般,美在其中。指导读出美的感受。7.如此巨大声响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明确: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8.哪些词语写出了瀑布的壮美?明确:悬挂、宽幅白练、泻。9.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岩石后又会形成一种更为奇特的景观——银雨洒金街。景观之奇,奇在哪里?明确:奇在激起的水花高达数百米;激起的水花漫天浮游;“银雨洒金街”,银和金的色彩之奇。10.课文写黄果树瀑布,为什么还要写“银雨洒金街”的奇景呢?多壮美的瀑布呀!此时,你们一定会由衷地赞叹:明确: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五)学习5-7自然段11.请默读5-7自然段,划出描写感受的句子,思考作者有哪些独特的感受?明确: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12.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描述采用了什么顺序?明确:入口处看瀑布——逐渐靠近瀑布——绕过了瀑布。由远及近通过立足点的改变,展现黄果树瀑布。13.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明确:不激动——无聊——震撼了——复活了——赞美。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四、课堂总结《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作者通过写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五、板书设计黄果树瀑布声音:渐近渐响闻其声形态:雄伟壮观看其形感受:灌满活力移步换景借物抒情六、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绿》导学案中的“预习案”。教学反思《黄果树瀑布》一课是初中语文北师大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这篇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