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二地理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2023年11月14日下午14:30-17:05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图为贵州省某地地表水短缺的偏远山区少数民族的特色粮仓景观图,该粮仓为干栏式建筑,在粮仓和柱头之间镶嵌有光滑美观的陶罐,罐子下部是倒斜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粮仓内储存的粮食作物最可能是()A.水稻B.玉米C.小麦D.燕麦2.粮仓为干栏式建筑,反映该地区()A.地壳活跃B.山洪频发C.坡度较大D.潮湿多雨3.陶罐的用途最可能是()A.美化作用B.加固作用C.防鼠虫患D.存储雨水【答案】1.B2.D3.C【解析】【1题详解】贵州省多喀斯特地貌,虽然降水丰富,但地表水短缺,水源条件差,不适合种水稻,A错误;该地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长,适合种玉米,B正确;麦类喜温凉耐旱,喜光照,主要在我国温带地区种植,该地区多雨的气候不利于麦类作物生长,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该干栏式粮仓由木质支架支起,对地震的防御能力较差,说明当地地震灾害较少,地壳并不活跃,A错误;该结构的粮仓并不坚固,不利于防御山洪,B错误;该粮仓下部支架并没有呈现高低脚的特征,所以不能看出其坡度较大,C错误;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湿度大,粮仓底下架空,利于防潮,说明当地气候具有潮湿多雨的特点,D正确。故选D。【3题详解】陶罐表面光滑,罐子下部是倒斜面,主要是为了防止老鼠爬进粮仓,C正确;陶罐的美化作用并不明显,且粮仓主要以实用为主,并不需要特别美化,A错误;陶罐硬度小,并不能起到加固作用,B错误;陶罐已被支架穿透,不能起到存储雨水的作用,且陶罐较小,容量有限,D错误。故选C。【点睛】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2023年6月我国首个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在南海正式投用。海上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获、分离、压缩,并通过回注井被注入海底地层,实现稳定封存,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发展海上碳封存首先应()A.勘探海底地质B.测量海底深度C.统计碳捕集量D.预测海面风浪5.与陆上相比,海上碳封存具有的特点有()①建设成本低②安全性更高③选址难度大④封存规模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我国大力发展应用碳封存技术,其意义在于()A.减少二氧化碳总量B.解决全球变暖问题C.降低酸雨危害程度D.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答案】4.A5.D6.D【解析】【4题详解】海域碳封存是指将海底捕集的二氧化碳送至海底深处,并封存在海底储存层中。海底储存层应具备的条件有:储存层的岩石应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储存层应具备一定的厚度,储存层的底部应具备一定的压力,储存层应具备一定的温度,储存层应具备一定的储存空间。因此,发展海域碳封存首先应勘探海底的地质条件,A正确、B错误;统计碳捕集量应在封存之后,C错误;海面风浪与海底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5题详解】海洋碳封存技术较为先进,需要的设备造价较高,因此建设成本相对较高,设施维护更难,①错误;与陆地封存相比,将碳封存到海洋,更不容易被释放出来,所以海洋碳封存封存环境更稳定,安全性更高,②正确;海上碳封存不用占用陆地空间,选址难度较小,封存规模大,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D。【6题详解】我国大力发展应用碳封存技术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总量,A错误;我国大力发展应用碳封存技术,可以缓解但不能解决全球变暖问题,B错误;酸雨与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有关,碳封存技术并不能降低酸雨危害程度,C错误;碳封存技术可以将碳从大气中封存起来,从而减缓温室效应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