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5.3世界经济的发展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世界贸易组(WTO)、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经济多极化;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2.能力要求:(1)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分析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二者的关系。(3)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3.情感目标:(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二者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有相互矛盾的—面,又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可见在—段时期内,二者将同时存在,并行发展。(3)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知识经济也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难点(一)重点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2.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二)难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二者的关系课堂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先看—段录像。(教师用多媒体插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片断)地点:卡塔尔多哈,时间:2001年11月10日晚18时39分,随着WTO第四届部长会议主席卡迈斯手中的一声本槌响,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决定》。13亿中国人翘首以待的梦想瞬间化为现实,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请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体现了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体现丁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趋势。正当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与冲突并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冲突。(板书课题)讲授新课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1.经济全球化(1)定义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请同学们依据教材内容给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下定义。(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阐述)“全球化”一词最早于1985年提出,用来概括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20世纪末叶,人类历史发生了重要变化,人类处在—个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之中,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通讯、生产和生活方式,网络的运用使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及创造财富的方式有了变化。信息网络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使高增长、低膨胀的新的经济增长形式成为可能。全球通讯网络的出现,使地球上的很大—部分人共享经济资源和文化知识。信息网络的全球分布使各区域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全球信息的支配,产生了超越国界的影响。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从目前来看,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主要表现在:①国际贸易的绝对量和相对量迅速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外向型经济的行列,世界贸易有增无减。贸易往来的大幅度增加,把世界各国经济有机地联系起来。②生产国际化程度大大加深。生产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的发展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在其他国家利用当地资源和劳动力投资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现象开始普通化,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近年来,—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壮大,也纷纷积极对外投资,兴办自己的跨国公司。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12—113页的一段小字。(指导学生看书,以加深对跨国公司的理解)③金融国际化程度大大加强。二战后,—些新型的国际借贷资本市场出现。这些借贷资本市场的活动完全脱离了各国的借贷资本市场和外汇法的管理;而且出现了多国银行资本的联合,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吸收资金和贷款能力。④经济管理制度与经济习惯的国际化。当代许多国家认识到,要保持本国经济的活力,就必须学习和吸收他国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使本国的经济运行有效程度尽可能地接近国际水平。根据以上分析和所学知织,请同学们归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