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复习目标】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了解这些思想主张的影响,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复习讲义】一、明朝晚期的“异端”思想家李贽(一)李贽“异端”思想产生的背景1.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2.在商品经济冲击下,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3.不少士人试图跳出“四书五经”的窠臼,他们蔑视礼法,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有着强烈的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教师点评: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朝末年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说明当时有特殊的政治经济状况。明朝时期在政治上封建专制制度已经走向极端并日益腐朽;经济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商业者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冲击和程朱理学丧失活力,是明清之际思想领域发生巨大变革的根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出现,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李贽的主要思想主张1.否定孔孟权威,鞭挞程朱理学。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伦,他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教师点评:在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下,否定孔孟权威和动摇程朱理学地位,是思想解放的基本条件。李贽的思想切中时弊,在社会下引起强烈的反响,对以后的反封建斗争有着较大的影响。2.抨击道学伪善,强调个性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逐利拜金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尊奉礼教的士大夫们鼓吹“存天理,灭人欲”,从思想上扼杀这些叛逆理学的“异端”意识。他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而不应该被强迫顺从统治者的利益和愿望。●教师点评: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逐利风气盛行,直接冲击了儒学“重义轻利”的观念。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传统的义利观念正在发生变化。3.提出世界源于“阴阳二气”的观念,否认“天理”的存在。李贽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发展,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我来动手:李贽对于宇宙本原的认识完全符合实际吗?其意义何在?参考答案:不完全符合实际。其意义在于否认理学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从而动摇了“存用心爱心专心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异端”思想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有助于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三)李贽的遭遇李贽的“异端”思想和狂傲不羁的品行,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他们千方百计地迫害李贽,使他受尽磨难,最终死于狱中。●教师点评: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纲常名教和封建迂腐的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这一思想必然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不容,在封建势力异常强大有情况下,李贽的抗争显然力不从心,最后含恨离开了人世。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一)倡导经世致用1.背景①明末清初,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封建统治出现危机。②一些士大夫面对危局,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他们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与现实相结合,由此形成“经世致用”思想。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教师点评: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思想反映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精神。商周至春秋时期的教育强调人才培养与知识传授都是为了国家社稷的兴旺安宁。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明清之际的许多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这种思想的特点是,以实用为宗旨,发扬注重实践,注重实证的求实精神,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实际的倾向,强调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它常常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挥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注重实际的新学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