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大众传媒的变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报刊业发展过程,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2、掌握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分析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3、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认识互联网的优势。二、过程与方法制作图表,加深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是学生认识到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特别是精神生活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业的发展教学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取得信息呢?(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推进新课:一、报刊业走向繁荣我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形成、发展、繁荣三个阶段。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制作表格,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外文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中文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1873年艾小梅的《昭文新报》为国人最早在境内创办的报刊。用心爱心专心发展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文革”时期不少报纸停办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繁荣改革开放以来,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1978年报纸总数只有186家,2000年达到2007家,日报千人拥有量超过100份;刊物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二、影视事业的发展教材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中国电影事业和电视事业的发展,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的发展过程19世纪末,传入中国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20世纪20年代迅速发展1931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用心爱心专心20世纪30年代,左翼电影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的新特点文革时期进入低谷改革开放后,走向辉煌2)电影媒介的特点:1.时效性不强;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1)中国电视事业的产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2)发展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电视逐渐普及二是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讨论:让学生阅读有关改革开放后电视事业发展的两段内容,思考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教师总结: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三、“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互联网的优势: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2.费用低廉;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课堂检测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是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C.《鱼光曲》D.《风云儿女》2.对电视迅速普及起重要重用关键作用的技术是A.无线电传导技术用心爱心专心B.半导体技术C.卫星传送技术D.因特网技术3.我国电视比较充分的普及是在A.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B.20世纪90年代初期C.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D.20世纪90年代末课堂小结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媒介在产生和发展之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业布置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作一个社会调查,范围自定(一个班级或一个年级)。内容可包括:上网人数,占相应调查范围群体的百分比,平均日上网时间,上网活动主要内容,在互联网活动中有无不健康或过分沉迷而影响学习、正常生活的情况,问题存在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就如何运用互联网进行积极、健康的学习、娱乐,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板书设计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报刊业的兴起外国报纸:《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国从报》、《万国公报》、《申报》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