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电场强度》探究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十三章第二节《电场电场强度》。这节是高中阶段电学内容学习的起点,也是高中物理的基础的内容之一,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同时又是电磁学知识的基础。教材将内容放在库仑定律之后,是对库仑定律的深入理解,进一步明确了电荷之间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同时又为后续电磁场的学习作好铺垫。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好后续内容的基础。另外,通过对电场的学习,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另外,《电场电场强度》一节具有抽象性强、知识点多(教材涉及电场、电场强度、检验电荷、点电荷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等),场的概念很难理解、教学内容抽象(电场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于场的感性认识除初中学过磁场外,接触很少)、方法性强(比值法、类比法)等特点。二。教学对象情况分析我班是学校的重点班级,大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较好,素质相对其他班级较高、理解能力较强,在教师的引导下敢于探索。本章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对电荷之间存在库仑力,以及对库仑力的大小与电荷的电量和电荷间距离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学生基本掌握了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基本能使用实验仪器探索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三、教学设计思想在《电场电场强度》这节课中,涉及比值法、类比法、实验分析法等物理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充满了物理方法论的气息,又是非常抽象的一节概念课。教材通过与磁场类比,让学生重视物理规律发现和物理概念构建的过程,从而体验科学研究方法,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养。具体的处理方式是,通过与磁场类比,使学生定性了解电荷周围也象磁体周围一样存在有场物质,通过演示探究,定性分析得出影响电场力大小的因素,给出电场强度的比值定义式。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浓厚的探究纷围中解决抽象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生为本”,落实“三维目标”,注重探究与互动,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并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努力使课堂学习成为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本节课希望能在这些方面作出一些有效的尝试,利用问题探究、实验探究进行教学。四、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演示、类比、实验探究与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五、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学过程(见下表)学科课题课型授课人课时高二物理电场电场强度新授课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3.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4.知道场强的叠加原理,并能应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设置,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抽象物理量的思维方法;2.在组织探究和验证实验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与总结的能力、运用控制变量法和比值定义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3.在电场强弱的描述中体会探究过程,体会“比值定义”的方法,体会“求异法”的思想,了解借助一些媒介物(试探电荷),把不能直接把握的现象(电场强弱)暴露出来的研究方法。4.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规律探究过程,认识探究意义、尝试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电场的物质性,树立”物质客观性、可测性”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2.初步认识电场的意义,对物质的认识由实物物质扩展到场物质,为进一步学习电磁场和电磁波奠定方法论和认知基础。3.通过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存在所体现出的特点,将抽象的问题变成直观可以研究的问题。4.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理解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并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教学难点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教学方法类比法,、实验法、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