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传胡乔木秘书思想与当下治官话、改文风的现实意义胡乔木晚年在谈到秘书与首长的关系时说。“做秘书,特别做中央领导同志的秘书,固然要守纪律,善于按照领导同志的意见和意图办事,但只有这一条不够,还应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敢于讲出自己的见解,要敢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秘书。”那么何谓秘书。按《辞书》上解释,秘书就是协助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联系接待、办理文书和交办事项的人员。顾名思义,秘书只是领导干部的助手、参谋和事务处理者,是一般的工作人员。秘书,不是船长,却站在船头,观而谏之,谋而不断。按照中央的严格规定,只有副部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才允许配专职秘书。可实际情况是,现在我国秘书配备过度,大小单位“一把手”大都配有多种名目的“秘书”,而且干部配备秘书过多的势头有增无减。尤为突出的是现在不论哪一级机关,哪怕乡镇、街道乃至村委会,领导干部讲话、发文章似乎都由秘书“代笔”,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而当前一些秘书“代笔”的领导讲话稿,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缺乏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思想苍白贫乏,人云亦云,缺乏新意。给人的感觉常常是轻飘飘地随风而逝,领导讲完了也就完了,烟消云散,说等于没说,不解决任何问题。而且炮制出来的“官话”“千人一面”,了无新意,有长度无力度,有厚度无深度,一篇讲话在这个场合能行,换个场合也行,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其实讲的都是“正确的废话”。说到底,这还是领导干部的文风问题,文风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高层三令五申,社会热议不断,但收效甚微。20XX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了《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的重要讲话。狠批部分干部讲话长、空、假,称文风不正危害大。针对不良文风,他提出了三个字,就是短、实、新。第1页共4页一、治官话、改文风,关键在领导意识什么是官话。官话的特征是千篇一律,说与不说一个样,空话套话多。就此而论,官话的背后是文风问题,文风背后是作风问题。20XX年6月21日江西全省26条河流超警,抚河、信江等河流发生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18时30分左右,江西抚河干流右岸唱凯堤发生决口,严重威胁下游5个乡镇14.5万人口、京福高速公路、316国道以及12万亩耕地的安全。然而,就在央视《24小时》的抚河汛情电话采访中,却发生了引人深思的一幕——央视主持人邱启明焦急地询问下游群众情况,江西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平其俊却大谈各级领导的“重要指示”。最后,邱启明不得不两度打断平其俊,直问群众是否已经转移。而在短短3分多钟的视频中,平其俊却先后提及不下10位领导的名字。更有网友统计,这次电话采访起码有一半以上时间被平其俊用于介绍领导的指示。这段视频随即在网上流传,引发了无数网友热议,仅在新浪网上便有6300条评论:“这不是奥斯卡颁奖典礼,不用你发表获奖感言。”“太官僚了。而且答非所问,一听就知道是在念稿子。”“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官话连篇。人民生命最重要,主持人好样的。”的确,在河堤决口之际,在洪水无情的危急关头,人民群众的生命大于一切、高于一切,此时此刻,党和国家领导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最急切想知道和关心的是当地老百姓是否安全转移,而不是哪些领导讲了些什么和做了些什么。平时,我们一些官员介绍或汇报某一事件和某项工作时,说话总是“前因后果”地说一气,习惯于“领导重视”、“统一思想”、“组织落实”等公式化、程序化的“套话”,既耗费了自己的口舌,又浪费了别人的时间。这种作风与中央倡导的“求真务实”的要求背道而驰。20XX年2月12日上午9时,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温家宝等国务院领导与13位来自基层的群众代表围坐在椭圆形桌旁,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这13位代表中,有种粮农民、养猪大户、技术工人、失岗返乡农民工、应届大学毕业生等。他们都是第一次走进中南海,更是第一次与国家领导人近距离接触。当温总理看到他们每个人面前放着几页纸,就说:“不要第2页共4页照稿子念,我要听你们讲心里话。赞扬的话不讲,省出时间多讲意见和建议。”他轻松的开场白,把大家逗乐了,也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温总理不让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