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其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过程与方法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难点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媒体教具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运动的快慢练习题基本题1、一辆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2小时通过了54千米的路程,这辆汽车的速度是___米/秒.2、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5:3,则速度之比是。3、甲、乙两辆车均作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450米路程用30秒.乙车通过9千米路程用12分,则_______车速度大.4、一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10秒内通过150米路程,它在中间半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米。它在最后5秒内的速度是_______米/秒。5、一位同学第一分钟走了300米,第二分钟走了200米,第三分钟走了250米,则这位同学前二分钟的速度是___________,后二分钟的速度是___________,整个路程的速度是__________.6、南京到北京的列车第一天晚上10时发车,至第二天下午3时半到达,全程1050千米,该列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千米/时。7、某同学跑百米所用的时间是12.5秒,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_米/秒,合_____千米/时。8、一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已知在8秒钟内匀速通过320米,则此物体在第5秒钟时的速度是_______米/秒。此物在前半路程中的速度是_______米/秒。9、人平常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2米/秒B.12米/秒C.1.2厘米/秒D.1.2千米/时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平直铁路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的列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投出的篮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C.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D.沿直线跑道百米的运动员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提高1.一列长200米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6700米的隧道,用了6.9分钟,问此火车经过隧道时的速度为多大?2.2007年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北京到上海的火车运行速度约为146km/h,全程所用时间约为10h.目前,我国计划修建京沪高速铁路,并预计初期运行速度达到300km/h,届时,乘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是多少小时?(结果保留整数)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学生自己解答教师纠错学生自己解答教师纠错学生自己解答教师纠错教师讲解学生练习A.甲在乙前面0.6米处B.甲在乙前面1.2米处C.乙在甲前面0.6米处D.乙在甲前面1.2米处4.图中所示的是一辆桑塔纳小轿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km/h,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h.5.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多少h?7、有一辆小车,从A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