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教案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可以通过想想做做引入新课。课本中所用的实验器材如小灯泡和玩具电动机等,是生活中常见的。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怎样连接,可以控制小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这样的问题提出后,学生想动手试一试的欲望会很强烈。这节应该在实验室上,两人一套实验器材。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说出什么是电流、电路和电路图。2.说出什么是电源和用电器。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出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流的产生,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连接电路的学习活动,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2.通过“根据电路画电路图”的训练,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1)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电流形成的条件。(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区分导体和绝缘体。(3)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课型:新授课。基本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电流与电路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电路板、电池组、电灯、小电动机、电铃。素材储备电机的电路图,冰箱的电路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同学们知道哪些东西要用到电?那么电又是怎样形成的?2.课前热身闭合教室里电灯开关,灯就亮了,为什么?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用符号代替电路元件画出来的就是电路图。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导体与绝缘体是很重要的两种电工材料。电流是有方向的,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池正极流出,流经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2)四边互动互动1怎样可以使小灯泡发光呢?明确:通过动手连接电路,引导学生观察电路的组成:(1)电源如电池、发电机等;(2)用电器如:小灯泡、电动机、门铃等;(3)导线;(4)开关。互动2怎样方便地把电路表示出来呢?明确:观察比较电路元件,让学生动手将自己连接的电路的电路图画出来。互动3探究电路叶,怎样才会有电流?明确:通过实验探究,除了要组成电路的各种元件外,电路必须闭合,电路才有电流。互动4探究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明确:利用“旧”电池、小电动机、开关组成电路,观察小电动机转动情况。引导学生归纳:电源在电路中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互动5导体和绝缘体有何区别?明确: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金属导体中有自由电子;绝缘体中带电粒子相互约束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互动6将一个二极管接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二极管亮了,将二极管两接线调换一下,就不亮了,为什么?明确:因为电流是有方向的,其方向是沿着“电源正极一用电器一电源负极”的方向。4.达标反馈(1)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2)电池、发电机都是(电源),灯泡、电铃、电动机都是(用电器)。前者工作时,(提供)电能,后者工作时,(消耗)电能。(3)请画出图5—1—1实物电路的电路图5.学习小结(1)内容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2)方法归纳这节课运用了实验、观察、讨论的探究方法。(二)延伸拓展1.链接生活高压线都是裸线,它们是通过什么搭在铁塔上的?2.实践探索(1)实践活动给自己家门上安装一个电子门铃。(2)巩固练习①只有电路在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电路中设置开关就是为了(控制电路)。②当把电铃接在电路中时,电路中的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③一根导线里面的金属丝是(导体),外面的胶皮是(绝缘体)。④某同学想知道木棒、铅笔芯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请你帮他设计探究过程。所需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分析论证:[答案]略(三)板书设计5.1电流和电路一、电流和电路1.电流2.电路3.电路图二、电源和用电器1.电源2.用电器三、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2.绝缘体四、电流的方向正极用电器负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