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②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③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依照新课程标准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概念.2.难点:速度图像.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比较容易,但对于计算的问题尤其是单位的换算有一定的困难,应该多加练习课前准备:教学器材: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动画《百米赛跑比较运动的快慢》.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探究活动,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得出:谁先到达谁跑的快(路程相同,时间短的快)谁跑在前头谁跑的快(时间相同,路程长的快)学生讨论出方案并设计记录表格讨论的参考题目有:1.如何定性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2.怎样保障两辆小车能做直线运动?b.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定量比较小车A、B运动快慢的方案.讨论的参考题目有:1.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2.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3.怎样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实验操作:四、交流讨论:方案:a.比较两辆小车在相同时间内,哪辆行驶的距离长,或让小车行驶相同的距离,看哪辆用的时间短.b.记录下两辆小车行驶的时间t1、t2,测量出它们行驶的相同距离s,分别计算出s/t1、s/t2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还可以记录下两辆小车在相同的时间t内行驶的不同距离s1和s2,分别计算出s1/t、s2/t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设计表格并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内和小组之间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比较A、B小车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交流讨论得出的定性结论.速度:教师讲解速度概念并规范解题步骤教师讲解: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需要用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又是什学生自己说出公式,并自己推导出速度的单位.么?例题(课本课后作业1)说明用物理公式解决问题的规范步骤.匀速直线运动观察玩具小车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归纳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对比以前学习的密度图像,进行知识的迁移.学生分组实验:让玩具小车在直木板上做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从某一时刻起,测量出跟时间相对应路程的一组数据: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描点.玩具车行驶的时间t(s)玩具车行驶的距离s(m)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s—t时间图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图像的物理意义:说明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代表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即s/t是个恒量.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