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光的直线传播》编号课题课型编写时间303光的直线传播新授【教学目标】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目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设计思想】主要以科学探究活动来围绕光的直线传播展开【教学用具】激光电筒,肥皂水,玻璃砖,有关日食月食录象资料,易拉罐制作的小孔成像演示仪。【重点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实际现象。【教学方法】猜想、实验、讨论等综合探究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什么是光源?2、常见光源有哪些?二.新课教学1、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导语]用VCD播放自己所摄资料,从三组游戏中发现问题—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为了减轻学生思维难度可提问:假如光线能拐弯,物体背后还能有影子吗?)[观察光现象]课本图3—29林间的光柱,图3—30光在水中传播,演示激光电筒射向肥皂水看传播路线。[学生归纳总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气体中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液体中[提问并探究]光能在固体中传播吗?激光射向玻璃砖(或其他固体透明物),发现在玻璃砖中光也能传播,且沿直线传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板书][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哪些事例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这一原理?如:射击时“三点一线”,排队,种树,木匠单眼判断木材是否笔直等。[教师介绍并演示]小孔成像实验,介绍墨翟及其贡献。[教师指导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并观看录象资料“日食与月食”]从中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等方面的作用及讨论“日食”、“月食”中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位置关系。2、光速的教学:[学生阅读P65男女同学情景对话]猜测谁说得对。[教师介绍有关知识]我们看到的太阳光大约是8min前从太阳发出的,我们看到的织女星的光大约是数年前发出的,发一束激光到月球约化时1.28s,科学研究表明光传播也要化时间。光每秒传播的距离是3×108m,即3×105km。[板书]v光=3×108m/s=3×105km/s[讨论]闪电与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从速度关系考虑)?[结论]光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常见情况如下示:v真空>v空气>v水>玻璃。可见光与声音不同,它没有介质亦可传播。[学生根据光速思考并计算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路程]介绍“光年”这一长度单位,1l.y.=3×105km/s×365×24×60×60s=9.46×1012km。[学生阅读]用激光制成的测距仪。三.课堂小结(投影)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影子是物体后面光线达不到的区域3.小孔成像4.光速5.光年四.巩固练习1、下面现象中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A、两点间直线最短B、集合排纵队时,站在后面的同学如果只能见到前面的一个同学,其他人均被遮挡,则此队伍站整齐了C、用激光机校正掘进机打山洞,可使山洞打得很直D、木匠刨木料时,将木料拿起,用一只眼看去,如果木料边缘在一直线上,说明木料刨直了2、关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亮挡住太阳光在地球上形成的暗区就是日食B、月亮挡住太阳光在地球上形成的暗区就是月食C、地球挡住太阳光在地球上形成的暗区就是日食D、地球挡住太阳光在地球上形成的暗区就是月食3、下列实例中,不属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是()A、小孔成像B、日食和月食C、影子的形成D、水中的筷子变弯了五.布置作业1.指引用书85页。2.探究蜡烛与易拉罐的距离改变如何影响小孔成像像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