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三节匀速直线运动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2.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3.能用公式进行计算.二、设计思路:1.本节内容教学可以分为两个课时:2.第一课时主要探究匀速直线运动规律为重点,让学生参与活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进而自然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既使他们学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体验到探究的乐趣。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处理,培养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物理图像的教学,进一步训练他们运用、分析物理图线的技能。3.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熟悉的两个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判断直线运动的性质.4.第二课时为习题巩固课.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及施教策略:a.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b.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判断方法.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a.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b.图像识别.二、教学资源:1.一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2.秒表。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程序及板书重点备注补备一.引入新课1.播放课件flash动画:龟兔赛跑。2.有一则关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思想麻痹,骄傲自大。比赛过程中跑一会儿睡一会儿,而乌龟不甘落后,连续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教学程序及板书重点备注补备奋斗,终于先到了终点。提出问题:究竟谁的速度更快一些?要知道它的答案我们就要研究本节匀速直线运动。二.新课教学:1.【活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演示)(1)将1米长的内封气泡的玻璃管竖直靠在黑板上,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2)把数据填入书P113表格中。(3)总结运动规律,引入匀速直线运动定义。总结: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s—t图、v—t图。s(m)t(s)v(m/s)t(s)3.强调: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由公式v=求出,而决不能说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与学会使用秒表测量时间.熟练使用数学工具.学习难点路程成正比,成时间成反比.▲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s和t无关.教学程序及板书重点备注补备4.变速直线运动: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如:◆当今世界上短跑名将刘易斯在比赛中的运动.◆书上P114图5-30苹果下落的运动.5.平均速度: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复杂,在粗略研究其运动情况时,仍可用速度公式求它的速度.即:v=S为总路程,t为总时间.★四、板书设计:课题: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2.3..强调: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由公式v=求出,而决不能说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与路程成正比,成时间成反比.▲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s和t无关.4.变速直线运动.5.平均速度:.v=五、教学反思:.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程序及板书重点备注补备(因为速度公式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第一个计算公式,所以要注意解题的规范要求。课本上例题对解题格式作了规范,一般都包含了已知、求、解过程。通过一题多解,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一.复习:1.公式和单位.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二.例题教学:【例1】火车过桥(洞)问题: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条长为1.8km的大桥,已知火车的速度为20m/s,问:⑴火车完全通过此桥需时t1;⑵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t2;⑶火车完全上桥到开始下桥需时t3.通过了解T722次特快列车的时刻表以及打的发票,使学生了解物理、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学以致用的习惯.●例题可通过投影,小黑板,背投等资源给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教学时一定要画出示意图.且强调要求学【例2】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在第一秒内通过10m,在第二秒内又通过10m,在以后的每一秒内都通10m,则此物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定or不一定)【例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其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路程一定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大;B时间一定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大;C其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例4】下列函数图像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ssttAB生在解题过程中也要画简图.巩固概念教学程序及板书重点备注补备SSttCDvvttEF【例4】时刻表:p116《WWW》3【例5】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