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北京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西瓜榨成西瓜汁B.铝块压制成铝箔C.石蜡熔化成蜡油D.玉米酿制成酒精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和水B.汽油和水C.蔗糖和水D.食用油和洗涤剂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食用牛奶补充蛋白质B.用霉变的大豆制作豆腐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D.食用含钙食品预防骨质疏松4.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A.将垃圾就地焚烧B.食用水果补充维生素C.随意丢弃塑料袋D.在牛奶中添加三氯氰胺5.图1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6.图2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3种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中含有四种元素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D.甲、乙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氧气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21%B.所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C.非金属氧化物都能和碱溶液反应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核内质子数相同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的核内有20个质子B.该元素离子的核外有20个电子C.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该元素原子的质量为40.08g9.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底部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沙子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导管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B.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11.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B.浓硫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质量增加++甲乙丙丁图22C.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D.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二、填空题12.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是一种(填物质类别)。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2)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变成纯水的方法是。利用蒸发原理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实验室蒸发食盐水时用到的仪器有(填序号)。①带铁圈的铁架台②酒精灯③漏斗④玻璃棒⑤量筒⑥蒸发皿13.学习化学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1)洗洁精能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功能,使油滴分散为细小液滴被水冲洗掉。(2)由于稀有气体,因此常用作保护气。(3)铵态氮肥不能与混合施用,否则会减低肥效。14.用化学符号或文字表示:(1)2个氮分子______(2)3个金原子______(3)3个H2S______。(4)NO3-______15.对环境进行消毒是有效预防“非典"的方法之一。常用的消毒剂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它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16.建筑工人在用生石灰与水混合制熟石灰时,可以看到水剧烈沸腾,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这些现象说明,该反应过程中有大量的______放出。化学方程式。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常附着一层白色硬膜,其主要成分是______。化学方程式。要除去此硬膜,应先用______进行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化学方程式。17.已知某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属于______(填“原予”或“离子”)。若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则其原子的最外层上有______个电子,核内中子数是______。18.现有碳酸钠、氧氧化钠、硫酸、氯化镁、硝酸钡5种浓溶液,将它们两两相互混合后,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有组,共产生______种白色沉淀。19.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用赤铁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