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主备内容二次备课(备课人:________)【教学目标】1.了解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教学器材】(学生用)光具座、蜡烛、f=5cm、f=10cm的凸透镜各一个、f=10cm的凹透镜一个、火柴。【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照相机工作原理:即当u___________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2、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底片相当于______。在底片上能成一个_________像。3、人的眼睛中的_________相当于一个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____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人眼后在视网膜上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像。4、近视眼是指所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方,我们应用__________来矫正。5、远视眼是指所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方,我们应用__________来矫正。二、导入新课,揭示目标:同学们,我们外出旅游时总要带上照相机,拍照留个纪念。照相机为什么能成像的呢?.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它又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板题)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1.了解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三、指导自学1:2.学生看书自学.3.检测点评:(1)指名回答第一题,多媒体播放照相机的构造和成像原理。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成像原理是: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板图:(2)多媒体播放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指名回答眼睛和照相机的相同点。(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3)指名说出自己对视觉暂留的理解,先猜图4-27(b)中的现象,再播放视觉暂留的动画.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视觉暂留?(下雨时,雨滴看起来连成一条线;电风扇旋转时三个扇叶看起来象一个面;舞火把时看起来也成一条线…)四、指导自学2:师: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若使物距变小,为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该怎么办?(改变像距)照相机能使远近不同的景物成清晰的像,是通过使镜头向前伸或向后缩来改变像距,那么,眼睛又是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的呢?播放动画。(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薄即改变焦距,使像都能清晰得成在视网膜上。)师:如果眼睛晶状体的调节功能降低,视力就会出现缺陷,看到的物体就不清晰,(看图)这是什么眼睛看到的现象?(根据经验生知道是近视)还有一种视力的缺陷是什么?(远视)1.活动: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看一看:p96上面近视和远视各是怎么回事?指名回答:(师画图)近视———能看清近处物体,远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远视———能看清远处物体,近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做一做:利用f=5cm的凸透镜使烛焰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及时记下像距。在镜前加上f=10cm凹透镜,光屏往哪儿移才能使像重新清晰?记下像距。若在镜前换上f=10cm凸透镜呢?汇报实验现象及数据:(师及时填表)讨论:怎样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交流结论.师小结并板书:矫正近视眼,配凹透镜。作用: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矫正远视眼,配凸透镜。作用: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2.让戴眼镜的学生摘下眼镜,判别是什么透镜。3.多媒体播放动画“视力矫正”,加深对近视远视的形成及矫正的理解.4.交流:青少年视力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护视力?(播放录像)五、小结:学生回答: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六、课堂作业:1.照相机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2.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__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成像于____________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送到大脑,产生视觉.3.常见的视力缺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都是由于眼睛调节功能________,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