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第一节:尿液检查一、血尿:1、定义:肉眼血尿→每升尿液中血>1ml;镜下血尿→每高倍视野下RBC>3个/每高倍视野2、原因:尿三杯试验来鉴别。初始血尿:前尿道病变,膀胱颈。终末血尿:膀胱三角区、后尿道、精囊、前列腺病变。全程血尿:膀胱、膀胱以上的部位(输尿管及肾脏的疾病)记忆:终末前后精,初道全膀胱上。上尿路:肾和输尿管;下尿路:膀胱和尿道。前尿道:临床上把尿道海绵体部称为前尿道。后尿道: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称为后尿道。3、分类:1)肾小球源性:红细胞多形性(经肾小球虑过挤压所以形态不一致)大小不一,变形红细胞>50%,原因→肾小球基底膜断裂,常见于肾小球肾炎。2)非肾小球源性:形态大小基本一致,变形红细胞小于50%,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4、血尿特点:无痛全程瘤;终末刺激核(肾结核:终末+膀胱刺激征);疼痛血尿石(肾结石:疼痛+血尿)二、蛋白尿:(正常人为阴性,范围:0-150mg/d)1、定义:成人尿蛋白量超过150mg/d称为蛋白尿。超过3.5g/d称为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2、分类:1)生理性蛋白尿:因高热、剧烈运动、直立体位而发生的蛋白尿,表现为功能性、一过性、体位性。高蛋白饮食导致的蛋白尿为病理性蛋白尿;2)肾小球性:最常见类型,肾小球膜上两种屏障:①、电荷屏障→损伤尿中白蛋白为主(记忆:选择白种女人放电)→选择性蛋白尿-肾病综合征。②、分子屏障(机械屏障)→非选择性蛋白尿,大分子蛋白为主、免疫球蛋白,多见于糖尿病肾病。3)肾小管性→常见于间质性肾炎,重吸收障碍,尿中出现β2微球蛋白(β2MG),并且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小于2g。记忆:小二管白塔饭店。4)溢出性→常见多发性骨髓瘤,尿中以小分子为主,又叫本周蛋白。记忆:本周多次溢出。5)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损伤。多见于自身免疫疾病,最常见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记忆:SHE是混血组合。6)分泌性蛋白尿:分泌免疫球蛋白IgA,见于肾小管-间质疾病。7)组织性蛋白尿:肾组织破坏→释放一些小分子蛋白。三、管型尿:蛋白质在肾小管或者集合管淤积。尿中12h超过5000个管型(正常人可见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白细胞管型:急性肾盂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蜡样管型:慢性肾炎晚期、慢性肾衰。上皮管型:急性肾小管坏死。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型。记忆:紫薇。透明管型:正常人偶见。记忆:急性急进肾小红;肾盂间质肾炎白;上皮管型小管死;蜡样管型慢肾衰;脂肪管型肾病综。第二节:肾小球疾病(一)发病机制:免疫多数肾小球是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类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1)急性肾小球肾炎。(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3)慢性肾小球肾炎。(4)隐匿性肾小球肾炎。(5)肾病综合征。2、肾小球疾病病理学分类标准:(1)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2)局灶性节段性病变。(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1)膜性肾病2)增生性肾炎: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③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④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3)硬化性肾小球肾炎。(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通过肾活检确诊肾病。容易水肿,从眼睑开始。水肿的原因:大量蛋白尿,造成低蛋白血症,导致水肿。所有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免疫介导的炎症疾病总结:血红蛋白尿→主要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肌红蛋白尿→见于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胆红素尿→阻塞性和肝细胞性黄疸。乳糜尿→尿中混有淋巴液呈稀牛奶状,多见于丝虫病及周围淋巴管梗阻。急性肾小球肾炎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扁桃体)+肾炎综合征+C3补体下降并8周恢复正常=急性肾小球肾炎1、又叫急性肾炎、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诱因:1-3周的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脓包疮),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本病主要是由感染所诱发免疫反应。最终还是导致免疫疾病(也是自限疾病)。3、表现: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1)血尿:镜下血尿所有的患者均有,40%患者可有肉眼血尿。2)水肿:80%以上患者有水肿,水钠储留引起的。眼睑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