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清华大学十大新闻揭晓清华新闻网1月20日电(记者王蕾)由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组织的“2014年清华大学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日前结束。最终经过网友投票和专家评议,“清华大学15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等10条新闻入选“2014年清华大学十大新闻”。附:2014年清华大学十大新闻(以下新闻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1月10日,清华大学15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水利系张建民教授等完成的“大型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力学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该年度通用项目中唯一的发明一等奖项目。这是清华大学连续第四年摘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桂冠。工物系康克军教授率领的“清华大学辐射成像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该奖项每年仅授予三个研究团队。2014年,清华师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董晨、李海涛、段路明、祁海、颜宁、施一公、干林等带领的研究组先后在《自然》、《科学》、《细胞》发表了10篇研究论文。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荣获2014年爱明诺夫奖,系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3月31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年会的颁奖典礼上,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为施一公颁奖,奖励他过去15年运用X-射线晶体学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爱明诺夫奖是由瑞典皇家学院于1979年设立颁发的国际奖项,用以奖励世界范围内在晶体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每年颁发给不超过3名科学家,个别年度空缺。施一公教授是2014年爱明诺夫奖的唯一获奖人。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围绕着“PX”这一百度词条的解释,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攻防战”,并最终坚守住科学的阵地,防止了谣言的进一步扩散。4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视察清华大学时对同学们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清华学子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捍卫科学、捍卫真理,这种精神非常可贵、值得赞许,广大科技工作者都应当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普及科学知识的责任。清华大学国际化办学取得重要进展。5月20日,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见证下,清华大学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创建并启动交叉创新中心,联合开展创新性研究与教育。9月7日,清华大学与伯克利加州大学携手深圳市联合成立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打造全球教育创新平台。2014年内,清华-耶鲁环境、清华-约翰霍普金斯全球政治与经济、清华-哥伦比亚商务分析等学位项目相继设立。苏世民学者项目成功举办全球青年领导力论坛和全球青年领导力训练营,并已开始全球招生工作。清华大学负责总体技术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项目取得密集突破。8月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核心装备主氦风机工程样机通过鉴定,9月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核心设备蒸汽发生器完成首套螺旋盘管组件的安装、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燃料来源——我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球形燃料元件生产线主设备安装完成,10月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一回路的重要设备控制棒驱动机构顺利完成1:1热态工程验证试验、高温气冷堆工艺热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核能制氢关键技术相继完成了连续稳定运行实验。这些标志着我国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以及核心装备上取得重大进展,世界首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正在我国迈向成功。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经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评议和教育部第22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教育部核准发布《清华大学章程》。《清华大学章程》共六章、45条。《清华大学章程》的公布实施,成为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依法治校的一座新的里程碑。10月31日,《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正式经国家批准,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学校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探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模式,为我国高校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目前,人事制度改革正在深入推进,13个院系已制定具体办法并启动执行。召开了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制定实施《关于全面深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