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学习重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学习难点]弹簧秤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教具准备]教师演示用:弹簧、直尺、弹簧秤、拉力器、气球、砝码(10个)[学习流程]:一、复习提问:1.力是对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2.力的三要素是:、、。3.力不是维持的原因而是改变的原因。二、课前准备:1.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各题:(1)弹性:物体受力会,不受力时又的特性。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超过,物体不能恢复原状。(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不受力的特性。(3)弹力是物体由于而产生的。(4)弹簧受到的拉力,弹簧的伸长就。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测力计,叫(5)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测量。2.预习疑难摘要:三、课堂交流、探究、研讨学习汇报预习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根据“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分析形变的种类从而引入新课。(二)、新课:1、形变的种类及弹力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形变;非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形变。让学生利用手边的文具试试,感觉弹力的存在,从而给出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演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弹簧的伸长的受到的拉力大小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3、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先将弹簧测力计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成部件,讨论每个部件的作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一起总结它的构造。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对照课文中的要求,观察弹簧测力计,练习使用。根据学生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使用方法并板书。让学生按正确方法称一物体,再将测力计倒过来,将物体挂在挂钩上,再次测量,比较两次的示数,讨论为什么不同?四、目标检测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N,分度值为______N。弹簧测力计A处的读数是______N。,B处的读数是______N。使用时应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2.某一弹簧不挂物体时,长度为12cm,受2N的拉力时,长度为14cm,此时弹簧伸长了_____.在测量范围内,若受6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_____,此时弹簧长度为_______.3.一弹簧秤竖直悬挂时,给秤钩施力的示数为8N,若把弹簧秤拿下来,用两手拉弹簧测力计的秤钩和吊环时,每只手用力8N.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4.使用弹簧秤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弹簧秤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测量范围5.若在弹簧秤的吊环上安装一挂钩,把弹簧秤倒过来悬挂,对新安的挂钩上施加5N的拉力,则弹簧秤的示数()A.大于5NB.等于5NC.小于5ND.不能确定6.有关弹簧秤的使用,错误的是()A.每个弹簧秤都有测量的最大值。B.测量后应检查指针能否回复原零位。C.测量时要防止弹簧与底板摩擦。D.测量时弹簧秤要保持竖直位置五、拓展训练.7.某同学用一只弹簧秤做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拉力关系的实验,具体记录数据如下表:标题课型上课时间备课组成员主备审核(备课组长)复审(签字)蹲点领导13.1弹力弹簧测力计新授9.20八年级物理备课组拉力/N1234567891011弹簧长度/cm6.07.08.09.010.011.012.013.1014.3015.6016.20(1)根据实验数据,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多大的弹簧秤?理由是什么?弹簧原来长度是多少?(2)当悬挂某物体时,弹簧长度为8.5cm,问该物体对弹簧的拉力是多少?8.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前,发现指针指在0.1N的位置上,为了使测量准确,他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必须将指针拨到“0”刻度线,若不能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B.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然后再减去0.1NC.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数值,因为实验时误差不可避免D.必须换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9.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