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质的密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测量固体的密度,会查密度表,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来掌握测密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科学史实,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尊重实验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密度的测定方法;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师: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学生:每组学生都有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出示两块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并提问:如何区分它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二、新授过程:(一)、活动: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回忆测大头针质量的实验1.猜想: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不)同的。2.实验:(1)测出两种不同物质、每种物质体积各不相同三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2)将收集到的数据填写到P9的表格中;(3)并将表中的数据在图像中表示出来;(4)交流:课本P9的问题。3.实验结论:。(二)、密度如何建立密度的概念?联系对速度的定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1.定义:2.密度的计算公式:3.密度的单位、,换算关系。4.看课本P10常温、常压下物质的密度:(1)会说物质密度的意义,如金的密度的物理意义:(2)通过比较,你可以寻找到密度的哪些规律?5.思考与讨论:(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3)公式的物理意义。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例题:一铁块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铁块的密度是多大?(三)阅读:课本P10“生活、物理、社会”微小差异中的重大发现。三、课堂小结1、物质的密度是其属性之一,密度定义为单位体积的质量2、密度的定义式为ρ=m/V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与体积单位组合而成,常用的组合有:kg/m3和g/cm3,1g/cm3=103kg/m3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