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和经纬网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纬线和经线,赤道,本初子午线;了解纬线与经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2)过程与方法目标:主动体验探究地理规律的思维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地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2.教学重点,难点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理解难度大因此确定本课的重点是:(1)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2)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难点是:经纬线的特点与经纬网的应用。3.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新课师: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在生活中,要经常对地球进行研究,研究它表面分布哪些地理事物,这些事物又有怎样不同的特征,研究它的大小,它的运动,但是地球体积又非常庞大,那么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工具呢?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地球仪。(展示地球仪)师:地球仪包括哪几部分?生理解地球仪是研究需要的重要工具。学生观察地球仪,分析。生:圆球、底座、支架等。理解学习以及研究中需要地球仪。大体理解地球仪的外形。演示观察与思考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师引入:在地球仪上清晰的表明了地轴、北极、南极、赤道,你能指出来吗?2.师拨动地球仪,请生说说地轴和两极是怎样确定的?3.什么是赤道?4.同位同学互相演示并解释地轴、南极、北极、赤道。5.看看地球仪上纵横交织的网格线,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处。(生到讲台前面指出地轴、南极、北极、赤道)观察,思考,探究假想的地球旋转围绕的轴。地轴北端南端分别与地球表面的交点。解释赤道的特点。(学生回答:在地球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熟悉自己手中的地球仪,并学会演示。生明确:能表示地球上的地点。通过地球的自转运动理解地轴的意义。学生自己观察,并且分析思考,明确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的地理意义。培养思考探究的习惯。通过观察经纬线加深理解地球仪。衔接与过渡师引入:纵横交织的网格线就是经纬线。观察地球仪,说出什么是经线?观察与发现二、经线1.继续观察地球仪,回答表格中问题。定义特点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经线2.在赤道上空和在南北极上空观察经线,它们形状一样吗?请在圆上画出观察结果。3.在两图中任意标出几个点,并用箭头标出点的南北方向。观察地球仪,填表格。起立回答。观察,动手绘画,一生到黑板展示。观察地球仪,理解经线的意义及特点。变换角度观察经线,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动手标4.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线?(无数条)观察南北极以及地球仪上画出的经线。画加深理解。通过观察,很好理解经线有无数条衔接与过渡师引入:经线许许多多,怎样区别每一条经线呢?生回答:标注度数。三、经度的划分教师所画出的图中,既能表示东经,又能追问与探索(一)师指黑板绘图讲解:国际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古人以子为正北,午为正南)。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属于东经和西经。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EAST,WEST)追问1:60°经线有几条?90°经线有几条?度数一样是一条经线吗?追问2:东、西经度数排列有什么不同?追问3:观察0°经线。以东是什么经度?以西是什么经度?180°经线呢?(二)分析下图,回答字母A和B所在地分别位于东经还是西经。学生根据黑板图示理解经度的划分方法。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不是,度数相同,名称不同)(东经越向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向东度数越小)0°经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学生根据经线排列说出所在地是东经或西经。表示出西经。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球”的空间概念。也有利于理解东西经度的排列顺序。本图还能更好理解0°经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认识立体图的基础上再分析平面图,加深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观察与发现四、东西半球的划分(师绘出绿色线条)1、指出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说出东半球的经度范围和西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