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马克思主义《每周评论》“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探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和情况采用叙述、幻灯、谈话等教学手段;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比较、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了解和学习先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为真理而斗争的品德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情况科学社会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探究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了解和学习先辈勇于探索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用心爱心专心119号编辑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难点“问题与主义之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引言以毛泽东在1936年与斯诺的谈话内容说明中国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建立起自己正确的信仰,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的历史经历。同毛泽东一样,那时,中国有许多知识分子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改造中国的历史作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转变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动与工人阶级结合,积极筹划建党工作,终于在中国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在本课学习中应当抓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重点内容,弄清问题与主义之争情况、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了解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学习先进知识分子的精神和品德,激发学生对振兴中国问题的探讨、思考,并将之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本课教材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两个目。第一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内容包括五个小点: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与主义之争;各地举行了“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主要讲述了李大钊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李大钊与近代中国许许多多探求救国真理的志士仁人一样,也曾追求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和自由平等的政治理想,并深受进化论、互助论、人道主义等各种欧美社会思潮的影响。但是这一切都未使他找到中国的出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使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自身不可克服的种种矛盾,认识到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侵略战争和工人阶级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劳苦大众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新曙光,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从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原理和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经过不断地求索、鉴别、扬弃和实践,他逐渐摆脱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影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原因时说:“原来这回战争的真因,乃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的界限以内,不能涵容他的生产力,所以资本家的政府想靠着大战,把国家界限打破,拿自己的国家做中心,建一世界的大帝国,成一个经济组织,为自己国内资本家一阶级谋利益。俄、德等国的劳工社会,首先看破他们的野心,不惜在大战的时候,起了社会革命,防遏这资本家政府的战争。”他在歌颂十月革命是劳工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时说:“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变成强盗的机会。”他主张用马克思的学说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