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液体内部的压强一.教材的地位与分析:本节在学习第一节《压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液体的压强,先让学生科学探究,发现液体压强的特点,再指导学生由p=F/s,推导出p=ρgh,以及有关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具体应用,连通器、船闸和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同时为学生学习后面的《大气压强》与《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本节的安排充分的安排充分体现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与深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能用液体压强来解释简单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b)知道连通器的简单原理,了解连通器应用的实例。c)知道帕斯卡原理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了解液体不同的深度,液体的压强不同,学习科学探究的另一种方法,理论推倒得出结论p=ρgh,让学生利用U型管压强计探究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通过理论推导连通器原理和帕斯卡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通过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认识规律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通过对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船闸和大型水压机,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4.重点:科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规律。因此,把学习情绪最高的前半节课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5.难点:难点:P=ρgh的理论推导的理解。难点的突破,课本对P=ρgh的推导采用单刀直入的直接建立模型—液柱,通过求解液柱对假想底面的压强来推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公式,但这个推导探究过程可能对中下学生理解上有困难,教学设计进行这样尝试,先在上一节课的作业中设置一道习题:求出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钢柱(设底面积为S,圆柱高为h,圆柱的密度为)对水平桌面的压强,让学生的四人学习小组的同学结合该练习题,在自学课本P6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计算式的理论推导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由具体实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过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四.教学策略1.教法选泽:演示法、科学探究法、演绎推导法、假想实验法,采用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论依据,根据目前国际理科教学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将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知识,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构性、探究性和情景性,所以本节采用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2.学法指导:让学生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液体用水和盐水,让每个学习小组进行分工,前一个桌子的同学做水,后一个桌子的同学做盐水,分组完成再进行综合,在实验中体现分工和合作的精神。3.课堂的组织形式:集体授课,以前后桌四位组成学习小组,以“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讨论。4.教具与媒体的组合应用:液体底部和侧壁的压强演示仪一个,U型管压强计(28套),大烧杯(28套),铁架台(28套),连通器原理的演示仪,帕斯卡原理演示仪,自制关于《液体压强》多媒体课件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编制随堂练习一份,收集有关液体压强的教学课件,进一步充实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五.教材处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介绍U型管压强计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六.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通过视频观察容器装水时,容器的侧壁和底部的橡皮膜向外凸出,可以推出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力的作用,从而导出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作用。那么,水的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