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备课资料历史回眸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共作为全新的革命政党开始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于1922年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这次工人运动的失败教训使中共认识到应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确立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实现,国民大革命兴起。由于国共联合,团结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共同力量,北伐军在工农的支持下胜利进军,迅速击溃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终于占领上海,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大革命发展到高潮。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湖南浏阳文家市会合,毛泽东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决定起义部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转移。9月29日,在永新县的三湾村进行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1927年10月,工农红军团结改编了两支地方武装,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1928~1930年,中共相继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红军陆续发展到30多万人。到1931年,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进行,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正确的,进一步推动了党在“城市中心论”和“农村包围城市”关系问题上的思想转变,越来越多党的领导人支持并实践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村革命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发展。1933年初,在上海的临时党中央迁入中央苏区“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导方针上的错误,在革命根据地得到全面的贯彻,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国革命再一次遭受严重挫折,被迫放弃南方地区广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左”倾错误初步得到纠正,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指挥党和红军完成了战略转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日本继续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我国的主要矛盾。1935年,在长征途中中共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保卫战,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和速战速决的计划归于失败,迫使日军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38年lo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要战场;国民党政策重心由抗日转向反共,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而中共则从抗战大局出发,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5年8月终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大分别召开;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都提出了自己的建国方针,中国面临着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一党独裁的两种命运。为尽力争取和平,1945年8月,中共与国民党进行了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但国民党坚持一党专制的方针,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中共先后打败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6月,解放军战略反攻开始,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同时在内线收复失地,扩大解放区。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组织三大战役,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1949年4月,渡江战役胜利进军;1949年4月23日,攻占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的覆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前后用心爱心专心的土地改革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既是解放战争胜利进行的保障之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