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发展;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及缓慢原因通过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了解,进一步认识重大历史问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问题的能力。通过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了解,培养学生应用比较方法获得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独立思考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导致国力日衰。从资本主义萌芽中看到蕴藏其中的导致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汲取历史教训。“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及作用;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及后果“海禁”与“闭关锁国”“海禁”;“闭关锁国”【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发展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及缓慢原因二、“重农抑商”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及作用2.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及后果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2.“闭关锁国”重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难点:如何理解资本主义萌芽和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教学方法】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本节课可采用阅读思考、表述、反问等方式来进行本课的讲述。教师在直观、具体、形象讲授的基础上,用简练、概括的语言讲述有关的概念和名词。也可以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引用新鲜、生动的事例来说明理论性较强的事件,如引用《醒世恒言》里的一个小故事——施复发家记,来讲述资本主义萌芽。通过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了解,再把抽象、概括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化难为易。让学生从一个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培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能。【导入新课】据说在明朝中后期著名的丝织业城市苏州附近有一个水乡小镇叫盛泽镇,那时你一走进这镇子,听到的全是织绸机的响声,镇上一座石桥上还刻有这样一幅对联:“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晴天时本无浪,可织机声音之大就好象翻起千尺波浪似的,风把巨大的织机声送向远方。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丝织业生产繁忙)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繁忙的景象?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极大发展,促进了对产品的需求。于是许多手工业者门纷纷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这就出现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明朝中后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也获得极大的发展。商品经济越发达,买卖也就越多,商品需要量也就越大,这下可忙坏了那些生产商品的人。于是他们纷纷扩大生产。《醒世恒言》里的一个小故事,嘉靖年间苏州盛泽镇上住着一户人家,主人姓施名复家里就夫妻二人,每年养几筐蚕,然后妻子纺纱,丈夫织绸,由于蚕种选的好,每年都比别人能多缫出好多丝,缫下的丝粗细均匀,很有光泽,织出的绸子质量非常好,拿到市场上人们争着出高价购买,于是积下一点儿钱。夫妻俩辛苦经营,原来只有一张丝绸机,施复想再添张织机,可没地方搁,事有凑巧,他的邻居因为连年蚕桑经营不好,正想把自己的两间房子卖了,这下可帮了施复的忙。又过了约10年的功夫,他就有家产数千金,又买了一位邻居的一所大房子,在里面放了三、四十张织机。生产经营规模到了这种程度,他们夫妻俩就可以不干活了,要出钱雇人干活。雇哪些人?刚才说过的他的邻居因为经营不好要卖房子,如果他再破产,什么也没有卖了要活命就得出卖什么?(生:卖劳动力、手艺。)这就成为被雇佣者,于是产生了雇佣者与被雇佣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人们说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有的同学可能想,刚才讲的是传说不足信。但史书上确实记载,在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比较繁荣的江南,有很多象施复那样的人。在苏州城像施复那样的人家被叫做机户,他们放织机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