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岩石书》教学设计范文《岩石书》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认读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刨根问底、宝藏。(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2、过程与方法(1)在拼读与游戏中掌握生字、新词。(2)在自读与合作中了解书指什么,有什么内容。(3)在朗读与想象中感悟书的巨大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育阅读的兴趣,鼓舞有独到的读书见解。(2)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认读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初步理解重点词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书的含义。教具准备:字词卡、印章、多媒体课件、石头、放大镜、自制书签。教学时间: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课时第二课时:编演课本剧、字词句练习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抓住书一字,在师生轻松愉悦的交谈中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鼓舞学生想怎样读就怎样读。、2、再读课文,在文中圈记生字。3、在游戏中师生识记生字,认读新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刨根问底。4、引导学生读句自主发现藏的不同读音。三、细读课文(一)带问题通读全文。1、读题质疑:为什么书字要加引号呢?2、默读课文,放手让学生尝试带问题读书。(二)读1~4自然段。1、引导学生读书解疑后,电脑显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岩石就是书哇!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指导学生抓住!和?感情朗读,从而感悟书即岩石,因此,书字要加引号。3、大屏幕显示配乐插图,师生在情境中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在感情朗读中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4、小结,补全课题,师生再读题。(三)读5~11自然段。1、角色转换激发学生分组合作读文。川川问:这本岩石书有字吗?有图吗?有用吗?这时候,假如你是地质勘探队员,该怎样告诉他呢?请拿起书,和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吧!2、沟通汇报,相机指导读句:借助课件感知地壳变化,结合上下文理解宝藏,在读中领悟大自然的奇异和地质勘探的意义。(三)读12自然段。1、观看录像,了解地质勘探工作者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2、自读自悟第12自然段。四、课中活动1、说理想:川川长大想干什么,你长大想干什么?2、自由组合分角色读全文。3、自由选择讨论小组进行讨论后沟通。①组读课后知识。下载后可任意编辑②组用放大镜观看石头。③组上网查阅资料。五、课外延伸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跟着父母约上朋友,到大自然里去读这本最大的书。师生齐读课题。《岩石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叔、趴、煤”等11个生字。会写“册、化”等六个生字,及“化石、岩石”等词。2.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阅读,理解勘探队员为什么把岩石称作“书”。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自然的神秘。4.会填写学过的量词。教学重点:1.认识“叔、趴、煤”等11个生字。会写“册、化”等六个生字。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理解勘探队员为什么把岩石称作”书”。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老师)一些有关的资料(学生)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叔、趴、煤”等11个生字。2.会写“册、化”等六个生字,及“化石、岩石”等词。3、能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4.会填写学过的量词。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设疑激趣1、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指导书写“岩”2、学生沟通有关岩石书的资料。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再把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连成词多读几遍。2.同桌互读课文,认读生字。3.检查自读情况:以各种方式认读生字。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几个人物,他们都是什么人,各叫什么?5、指导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三、指导学生学习、书写生字1.小黑板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清字形。2.认真观察各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是如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何记住这个字的。3.师范写,生练习描红。4.师生互评。四、作业1.生字写一行,组两个词。2.回家与家长分角色朗读课文。五、指导完成课后第三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勘探队员为什么把岩石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