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欧姆定律的应用伏安法测电阻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集体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使学生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三、教学资源电源、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四、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五、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欧姆定律的公式是,电压的变形公式是,电阻的变形公式是。2.有一导体两端的电压是6V,通过它的电流是0.2A,则这个导体的电阻是多大?(二)导入新课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发现,只要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可以测出导体电阻的大小,它给出了一种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方法。(三)新课活动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1.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4.实验步骤:(1)设计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备注栏A-0.63V-315+_PCABDR(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填入下面的表格中.实验记录表格:次数物理量电压U(V)电流I(A)电阻R()电阻平均值R()123(3)测出三次R的值,求出R的平均值.待测电阻R的平均值:。※注意事项:①开关要处于位置。②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的位置。③电压表选用量程,电流表选用量程。④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接线柱。(2)指导学生连接电路时强调:先连“主电路”即由电阻R、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单刀开关、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检查无误后再接。5.实验总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1)(2)活动二:测量小电灯的电阻1.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4.实验步骤:(1)连接实物图,设计电路图。(2)在较低的电压下测得的电阻值与在最高的电压下测得的电阻值是否相等?哪一个较大?你认为电灯的电阻值还与有关。(3)你认为小刚他们采用这种方法测电阻是否合适?为什么?(四)课堂小结课堂检测班级姓名成绩1.伏安法测电阻时,使用的电源电压是15伏,电压表有0~3伏和0~15伏两个量程,电流表有0.6安和3安两个量程,估计待测电阻的阻值约为10欧.则电压表应选择量程,电流表应选择量程。2.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导体电阻的实验中。(1)此实验的原理是:(2)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把图的实物用导线对应连接起来.(滑动变阻器接线柱A必须使用)(3)实验中应测量物理量是和,分别用和测量。(4)连接电路时,开关应,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置于端(填“左”或“右”),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5)某次实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次实验测得的电阻为。(6)如果要使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4安,滑动变阻器滑片应向实物图中端移动(填“左”、“右”),此时电压表示数为。(7)若实验中所用器材良好,但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的示数却有明显偏转(示数较大),则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是。课后巩固班级姓名成绩△1.如图是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当开关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下图中指针所指,由此可知电路中R两端的电压U=伏,电流强度I=安。所以电阻R=欧,如果开关S打开,则电流强度I=安,电压U=伏,电阻R=欧。★与欧姆定律实验相比,该实验有什么缺陷?如何改进呢?△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中①是表,②是表,为使①表的读数增加,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移动;为使②表读数减小,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移动。△3.如右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灯泡变暗,应把F点与滑动变阻器的点用导线连接起来。4.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l0Ω后,他下一步的操作是()A.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B.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C.将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D.增加电池的数目★5.在测量某一定值电阻Rx阻值的实验中,张楠同学选定了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由于张楠同学的疏忽,做完实验后他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