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检测(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为城市空间形态的一般演变过程。读图完成1~3题。1.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区域内的地理环境因素②地形、地貌条件③政治、经济、文化因素④国际地位和军事因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图中四种城市空间形态出现的一般先后顺序应该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3.武汉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A2.A3.D解析第1题,城市的地域形态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地形、地貌、河流等条件对城市形态影响很大。另外,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也对城市形态有影响。第2题,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不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也是千差万别的。一般来说,城市空间形态都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的,往往呈现出如下变化过程:最初的居民点沿交通干线逐步向外作带状扩展,形成放射状的城市空间形态。当放射状的经济效益逐步降低并趋于相对稳定时,城市开始作内向填充,城市空间形态成为更大的块状。随着城市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城市再次进入外向伸展阶段,演变为更为复杂的形态。第3题,随着武汉市的不断扩张与发展,武汉市先作带状扩展,再经过内向填充,将成为更大的块状并继续发展。读下图,据此回答4~5题。4.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发展特点是()A.大城市发展快,中小城市发展慢B.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C.小城市发展快、大、中等城市发展慢D.特大城市发展快,中等城市发展慢5.有关山东半岛城市群内各城市,说法正确的是()①济南、青岛将形成双核心,为该区域最高级别的中心地,定位为区域综合性的服务中心②潍坊由于交通便利,且恰好位于该区域中心位置将形成最高级别的中心地③该区域规划形成之后,区域之间内部竞争力加强,不利于区域整体协调发展④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形成将推动全省乃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4.B5.D解析从图中大、中、小城市的数量,再结合山东半岛近些年来经济发展可知,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大、中、小城市数目都有所增加,均发展较快,根据图例可知,济南、青岛为人口大于400万的特大城市,二者级别相同,形成区域发展的双核心,为该区域级别最高的中心地,该规划形成之后,区域之间内部协作性加强,对外竞争能力提升,将有利于推动山东全省乃至黄河流域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反映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非农业人口反映城市经济整体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市场化程度。下表为某地区四个城市某年部分经济数据。据此回答6~7题。地方财政收入(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亿元)非农业人口(万人)甲市6.245.840.1138.031.4乙市11.052.364.8162.526.6丙市12.479.877.1280.135.5丁市85.7418.9438.41311.9180.16.若该地区城市分为两级,其中心城市是()A.甲市B.乙市C.丙市D.丁市7.对四个城市的推断,说法正确的是()A.乙市的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大于丁市B.丙市的经济整体水平大于甲市C.甲市的市场化程度高于丁市D.丙市的城市化水平一定最低答案6.D7.B解析第6题,丁市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非农业人口等规模都最大,说明在区域中起的作用最大,是区域中心城市。第7题,乙市各项指标弱于丁市,经济发展能力和市场化水平小于丁市;丙市的经济整体水平大于甲市;不能确定四个城市的人口总数,从而不能判断四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多项惠农利农政策,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虽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高,但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据此回答8~9题。8.下列关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说法正确的是()①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城乡差别完全消失,城乡关系完全融洽②城乡资源优化配置③城乡利益均享和利益再分配④城市和乡村居民的生活都获得最大满足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关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方针和策略,你认为正确的是()①加强城乡间的空间联系②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