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②了解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③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④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电磁波的产生②通过对电磁波传播的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教学重点:①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②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教学难点: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教具准备:影片《电磁波》(影片见人教社出版随教材光盘)、一只收音机、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一只手机、塑料袋、水槽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教师打开一只收音机,请学生听一段广播。师:播音员在很远的北京说话,我们为什么能听到?生:是无线电波传过来的。师:对,无线电波又叫电磁波,同学们对电磁波有哪些了解呢?生甲: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生乙:电磁波能在空中传播,手机、微波炉都用到了电磁波。生丙:卫星可以传播电磁波,天线可以接受电磁波。……师:关于电磁波,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生甲:我想知道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它为什么能传递信息?生乙:我想知道电磁波传播有多快?它能传过关严的门窗吗?生丙:我想知道收音机上的长波、中波和短波是怎么回事儿?……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还真不少,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学到这些知识,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实验。二、探究:电磁波的产生演示:打开收音机的开关,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1、将导线的另一端不与电池正极相连,能听到声音吗?2、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正极相连,保持不动,能听到声音吗?3、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正极反复摩擦,能听到声音吗?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变化的电流能产生电磁波。教师放映影片《电磁波》中电磁波的产生部分,通过对水波、声波和电磁波产生条件的对比,加深认识。三、探究:电磁波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剪辑一段宇航员在月球上协调合作完成某一任务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观看影片。(2)教师提出问题: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能够传播吗?生:不能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师:通过观察影片,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生甲答:那两个宇航员为什么能够合作的那么默契?生乙答: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相互传递信息的?师:他们合作的默契是因为通过电磁波进行互相传递信息的。生: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师:那你们的猜想呢?2、假设猜想生甲: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生乙:电磁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生丙:电磁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生丁:电磁波不可以在液体中传播。‘3、设计实验师:我现在给同学们两只手机那你能否利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我们刚才的猜想吗?请同学们思考后交流一下。看看哪一组的方案设计的最佳。学生先小组间合作交流,再在全班交流。交流的方案如下:方案一:把一只手机放在真空罩内,用另一只手机给它发短消息(不能打电话,因为真空不能传声),看另一只手机能否收到信息,如果能收到此信息,便可以说明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反之,则说明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方案二:把一只手机用塑料袋密封好放在水槽中,然后用另一只手机拨打它的号码,如果能打通,就说明电磁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4、进行实验让学生根据以上方案分组进行实验。5、分析与归纳师: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生甲: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生乙:电磁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生丙:电磁波也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师:你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根据是什么?生丙:手机的外部用塑料袋密封,而塑料袋是固体,且手机可以通过塑料袋接收到电磁波传来的信息,所以说电磁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教师首先肯定学生丙的发现,表扬他对问题研究的细致。然后反问同学们:通过以上同学们的发现,你们说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吗?生: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6、评估与交流让学生回顾刚才的探究实验,陈述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改正的措施,并相互交流一下。四、电磁波传播的特点师:在上学期的学习已经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有一定速度的,而且速度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