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语文《朱德和母亲》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三年级语文《朱德和母亲》原文朱德的母亲是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每天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先把饭煮好,再下田劳动,还要养猪、养蚕、纺棉花,甚至做挑水挑粪的力气活。朱德从四五岁起就帮母亲递柴火、烧开水。只要能帮到母亲的忙,再苦再累,朱德都觉得很兴奋。到八九岁时,他学会了一些干农活的技巧和本领,不但能挑能背,还能种田了。每天放学以后,看见母亲在灶前汗流满面地烧饭,朱德总是悄悄地把书包一放,就默默地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农忙,他就整日在田里帮着母亲劳动。母亲看到朱德小小年纪,样样都和自己抢着做,非常心疼,常常拉着他的手,责备地说:“你上学已经很累了,小孩子家,出去和同学一起玩玩吧。别替我干活了!”朱德总是笑笑,继续帮母亲忙这忙那,硬是抢在母亲前头把事情干完。村里人知道了,都夸朱德是个勤劳孝顺的好孩子。朱德家没有水井,每天要到山坡下去挑水。挑满两桶水,再爬山坡走回家,这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确实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是件很难的事,但是朱德为了减轻母亲的劳累,总是抢着去做。那是一个秋收季节的晚上,母亲做完了全家的饭,刚刚收拾好厨房,又忙着在月光下晾谷子,直到深夜还没休息。突然母亲发现水缸里的水用光了,但时间已经很晚,母亲怕惊动大家,打算第二天一早再去挑水。可是第二天清早,母亲起床一看,缸里已有满满的一缸水了。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晚上水缸是空的,早上起来却是满的。原来,这是朱德天没亮时就起来挑满的。朱德长大以后,离开母亲去读书,后来又参加了革命工作十分繁忙,不能回家探望母亲,但他一直惦念着母亲常给母亲写信、寄钱。1944年,朱德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心中十分悲痛。当时他正领导着八路军打日本鬼子,因军务繁忙,不能回家见母亲最后一面,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母亲。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我用什么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使母亲和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着欢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2.小学三年级语文《朱德和母亲》教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勤劳孝顺”、“惦念”等词语的意思。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朱德的勤劳孝顺和母亲的优秀品质对他的影响。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体会朱德的勤劳孝顺,学习他热爱母亲、献身革命的高尚品德。教学准备老师:1、本课生字、词语卡片,朱德的照片和生平简介。2、朱德母亲的相关资料。学生:1、收集有关朱德和他母亲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2、收看电视剧《朱德元帅》,阅读关于朱德与其母亲事迹介绍的书籍。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初识人物1、谈话:同学们,俗话说:“一位伟人的背后总会有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位了不起的母亲。”今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中国一位伟大的元帅——朱德同志与他的母亲。齐读课题。2、启发学生沟通课前收集的朱德元帅和他母亲的生平简介,老师作适当补充。3、让我们通过反复读课文,去体会他们的母子情深,了解他们之间平凡而感人的事情吧!二、读文识字,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爱的符号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用最拿手的办法自主识字,理解词语。3、在小组内相互抽读生字、词语,相互帮助正音。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仍不理解的留到学课文时再解决。4、同桌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5、自读课文,想一想:朱德和他的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相机板书:朱德勤劳孝顺母亲勤劳善良)三、细读课文,感悟形象(一)感悟朱德的勤劳孝顺1、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出朱德的勤劳孝顺?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出,比一比谁的阅读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获最多。2、小组内沟通汇报。(老师巡视,指导小组讨论的方法,点拨解疑)3、全班沟通汇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时候”和“长大了”不同时期朱德的勤劳孝顺,以及他对母亲的爱。如:第2段:“只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