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语文《墨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三年级语文《墨梅》原文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注释: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也有作“淡墨色的梅,是梅花中的珍品”。吾家:我家。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同乡,借此自比。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一说三国时期是钟瑶年轻的时候练字,常常用家旁边的池子洗毛笔,以致整个池子最后都是墨色了。一说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里是化用典故自诩热爱书画艺术、热爱文化。头:边上。个个:朵朵的意思。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痕:痕迹,留下的印记。流:有流传、流布之意。有很多版本皆作“留”。清气:所谓的清气,于梅花来说自然是清香之气,但此处也暗喻人之清高自爱的精神,所谓清气就是雅意,就是正见,就是和合之气。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指人间天地间。译文: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2.小学三年级语文《墨梅》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行高洁、孤傲的胸襟。重点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行高洁、孤傲的胸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学生补充注释处的内容)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爱画画,还喜爱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今日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1、齐读,读准确。2、指读,读准确。3、再读,读出节奏来。4、读出平仄变化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三、解释古诗。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爱这株梅花吗?4、沟通,在沟通中理解古诗:“朵朵花开淡墨痕”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可让学生填写。]朗读表现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只留清气满乾坤”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旧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旧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朗读,表现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沟通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