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西青区杨柳青一中化学组:刘新邮政编码:300380电子信箱:liux7331@sina.com摘要: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9种智力,只不过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因此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作为教师要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学生,寻找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帮助学生进步,实现人生价值。为使学生全面发展,本人就新课程理念下就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多元化等方面阐述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全面发展评价观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学习。而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很难将这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本人在高中教学和评价的过程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考察智力和存在智力等),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学校里并没有所谓的“差生”存在,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形成,就能使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报以积极、乐观的期望,乐于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观察、交流、评价。乐于寻找学生的优势,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这正是新课程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方向。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做到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多元化,重视评价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等同于“全优发展”,这是教师容易进入的一个认识误区。“全面发展”在教学实际中是很难实现的,也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和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指从全方位的角度评价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状况,它允许学生身上存在缺点和不足,评价的目的就是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树立自信,不断进步实现人生价值。因此,作为一名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名新型教师一定要正确理解“全面发展”的含义,不能苛求学生面面俱到,做全优学生的错误倾向。二、注重过程,树立多元评价观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停留在学业成绩上,“一考定音”的现象普遍存在,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评价的方法过于简单,与创新教育形势下的教学方式和人才标准不适应,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单项评价,忽略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参与,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过分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忽略了评价促进全面发展的功能。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我认为要改变当前这一现状,应从评价机制改革入手,实现评价的几个根本转变。1.评价方式的转变——评价方式由单一的纸笔测验向笔试、口试、学习档案评价、情景设计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传统的评价方法侧重对学生进行纸笔测试。虽然纸笔测验对评价学生在知识记忆、理解方面特别有效,能迅速发现学生学习的遗漏,但在教学中如果只采用这种方式衡量学生的优劣,难免会把学生的学习及思维带入一个固定僵化的模式中去,甚至个别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取悦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如此做法对我们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对学生评价时尽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1)口试法: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设计适当的教学情景,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观察学生的表现,给与评价。(2)情景设计法:通过实验、辩论、调查等活动,在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评价。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知识后,我组织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参观杨柳青自来水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愿结组,做出了如下分工:①了解自然界淡水的物质组成,了解实验室净水原理;②了解常用的净水剂及消毒剂;③本地区气候条件及周边地区水源状况调查;④本地区污水情况调查;⑤目前本地区自来水厂净水原理等。同学们走进互联网、实验室、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