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根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2、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有序的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渗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及节约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模型;电脑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物体的体积。2、(出示幻灯片长方体)这是什么体?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同样的方法复习正方体。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来表示是怎样的?二、情境导入:现在老师这里有些棘手的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助老师解决?1、老师这里有一个圆柱形玻璃水杯,里面装满了水,谁能帮助老师求出杯里水的体积?2、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用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模型,谁又能求出它的体积?3、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寻找身边较大的圆柱体,你都发现了什么?能用以上的方法求出它们的体积么?4、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三、推导、论证:1、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且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3、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4、学生利用教具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圆柱体可以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②两种立体图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你们发现了什么?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同时板书。(课件演示拼、凑的过程,同时演示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6、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四、实际应用1、要求圆柱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生:底面积和高)2、如果已知底面积和高,你们会求圆柱的体积吗?请同学们看例4。(学生读题,汇报已知和未知,自己解答后汇报解题思路)3、反馈练习。完成书中37页做一做1。五、目标检测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分别给了圆柱底面的半径、直径、周长,又都给了高,你们会求圆柱的体积吗?1、试着解决这样的问题。1、一根圆柱形水泥柱子,它的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高200分米,求它的体积?(生:汇报解题思路)小结: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什么?(生:底面积)2、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①一个圆柱的的体积是141.3立方厘米,底面半径3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②一根圆柱形钢材,截下2米,量得它的横截面的直径是4厘米,如果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截下的这段钢材重多少克?(学生自己完成并汇报解题思路)六、拓展练习1、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小结:直柱体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1、试一试,做一做:求钢管的体积(单位:厘米)。(图略)钢管体积=大圆柱体积-小圆柱体积钢管体积=钢管的底面积×钢管的长(应用直柱体体积=底面积×高)2、思考题:超市里有很多物品被包装成了圆柱体,想想包装成圆柱体都有哪些优点?(小组讨论)七、回顾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汇报收获)2、布置作业:测量你身边的圆柱的体积并向大家汇报你是怎样测量的?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好?八、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V=Sh(完成板书)九、课后反思:由于我课前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制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