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认识时分》说课稿《认识时分》说课稿1一、说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建构主义理论,本着以学生进展为本,让学生学习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出发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二、说教材1、说教材分析《认识时、分》是北师版二年级上册第64页教学内容。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半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求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结合猜一猜、画一画、拨一拨、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秒。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3)、在实际操作及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欢乐,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3、说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难点: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4、说教学准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需要作以下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大钟表一块。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块钟表。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采纳观察法、操作法、讲解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设计出包括:观察、操作、思考、沟通等内容的教学流程。2、在学法指导上,通过迁移、指导、渗透、点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通过让学生想一想、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积极参加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在这个环节我以“猜”为设计的切入点,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于老师几时起床的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通过情境创设这一学生熟悉的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这样的设计既使学生了解要知道时间必须要学会看钟表,产生对学习新知的渴望,又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来源于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被要求做的事情是什么,能促进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方式参加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他们自主的解决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数学真管用,从而帮助他们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引发他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说一说让学生凭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说一说: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数字,1—12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指针,有时针,分针,秒针。第二部分我抓住低年级儿童乐于助人这一特点,让学生数一数格子,帮我画钟面。这两部分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在黑板上画出、写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钟面知识的再认识。第三部分:拨一拨这一部分主要探究时与分的关系,有一定的难度。我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这通过动手拨一拨,看一看,解决了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疑点的目的。(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1、第一个练习:我拨你说。老师演示,同桌两人再合作,通过这个练习在读的同时还可以把它记下来,既练习读也练习写。2、独立完成65页读一读作为巩固、强化。3、认、读、写于老师起床的时间。学以致用,老师既要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带进去学习数学,又要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