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创造生命的课堂》有感VIP免费

《创造生命的课堂》有感_第1页
1/6
《创造生命的课堂》有感_第2页
2/6
《创造生命的课堂》有感_第3页
3/6
《创造生命的课堂》有感如何创造有创意的课堂语文是非常具有灵活性的学科,每一堂课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课堂上的一个小小的创意,就有收到想象不到的惊喜。构建有创意的课堂,不仅是提高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一个语文老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2013年7月下旬,我参加了“蓝粉笔”乡村教师培训活动。在为期6天的培训活动中,我有幸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为伍,为江西石城、瑞金两地的初中教师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培训活动。根据安排,活动第一天,由余映潮老师为XX县区的老师上3节示范课,并举行一场讲座。余老师为大家展示的课程分别是7年级的《行道树》、8年级的《承天寺夜游》及9年级的一节作文教学指导课。我作为一名晚辈,能够在为老区教师送上我的教学心得之前,亲眼目睹余大师的教学风采,亲耳聆听余老师的讲座,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余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行道树》,上课的孩子们是下学期要上初一的小学六年级学生。“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在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中,余老师开始了今天的第一堂课。余老师的这堂课处理得非常巧妙,完全是独具匠心。他把这堂课分成了3个部分来上:认读——美读——趣读。在“认读”阶段,余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以“说说《行道树》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为话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同学们纷纷举手,从各个角度畅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篇用拟人的手法借物喻人的文章,倡导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文章,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一种自我牺牲、奉献人类的情感。”余老师听后,不住点头称许。他提示道。“你们谈的是手法上的,大家可以拓宽思路,学会多角度看文章的类别。你们第1页共6页看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怎么写的。”同学们一看,立即明白过来了。“这是一篇首尾呼应的文章。”余老师点点头,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并归纳如下:1.以物喻人;2.兼有豪气和文气;3.有丰富精警的语言;4.坚守精神;5.自述文章。这一环节的学习,不仅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认识上,更体现在对文章结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认识上。通过学习,同学们对文章的认识加深了。第二环节是“美读”。余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步骤。让同学们挑选文章中的美词美句,缩写成一篇短文,并背诵下来。同学们一下子忙开了,各自在书上画个不停。大约过了3分钟,余老师请出4位同学走上讲台,要求他们朗读各自的“作品”。这几位同学虽然来自山区,却一点儿也不怯场,读得很有味道。余老师点评了其中两位同学的表现,指出了他们的优缺点。接着,余老师出示了自己缩写的课文,让学生齐读。学生读完后,余老师再让他们把这篇简写文背下来。这是个很有创意的设计。不仅让同学们更深入地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加深了对课文主旨的领会。既锻炼了学生的文字概括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环节,真可谓一举多得。第三环节是“趣读”。余老师要求同学们在课文中自选3个以上词语或短语,并自选1个句子,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编写一棵行道树的微型演讲稿并发表演讲。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在文中寻找相关词语,开始动笔撰写各自的演讲稿。几分钟后,余老师请了3位同学上台发表演讲,并一一作了点评。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种现场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式。学以致用,不是学完后在课下去用,而是当堂就用。第2页共6页非常讲究课文研读,十分重视教学思路,关键在于课堂活动,精心考虑教学角度,灵巧运用教学手法,余映潮老师的教学理念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落实。在平淡中可见精,于细微处可见精神。注重语言积累,注重能力训练。这就是余映潮老师在这堂课上带给我的最大收获。余映潮老师在江西石城为大家所展示的第二堂课是一篇八年级的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这堂课目的明确,特点鲜明,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上独具匠心,可以说开创了文言文教学的新模式。上课伊始,余老师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作者苏轼以及“乌台诗案”等相关资料,接着便出示了本堂课的训练目标:自读自讲,朗读体味,巧作分析,读背积累。本文的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创造生命的课堂》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