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微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谨”字。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3、品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通过抓关键词、分角色朗读等方法体会人物的情感,感受提示语中添加神态、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尝试运用。教学时间:20分钟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作家巴迪.舒尔伯格写的一篇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题),指导写好“糟”字,读题。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发现?(是一对反义词)为什么用引号?(表示引用了人物的语言)二、初读识字,理清脉络。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写了什么。2、出示字词,检查认读。3、指导书写“谨”字,学生练写。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汇报主要内容。(童年故事、后来认识)过渡: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童年故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后来认识”?三、深化品读,体会情感。1、走进童年故事,父母是怎样评价巴迪写的诗的?默读1——14自然段,画出父母评价的语句。2、汇报。(课件相机出示句子)预设1:“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3、抓关键词“嚷、眼睛亮亮地、兴奋”体会情感。(鼓舞)4、有感情朗读。过渡:同样的一首诗,父亲又是怎么评价的呢?预设2:“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5、出示课件对比句子,“扔”字让你读出了什么?6、父亲的话你能理解吗?(提醒)有感情朗读。过渡:同样的一首诗,父母亲的评价截然不同,他们还由此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你们能再现当时的场面吗?指名分角色朗读6——13自然段。四、感悟写法,尝试运用。1、通过朗读,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我们再来看看父母的这些对话,作者在写这些对话时,也是匠心独运,你发现了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吗?(提示语中添加动作、神态描写)2、体会表达效果,归纳小结。五、布置作业。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续写父母争吵时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