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习重点及作业要求目的:①体会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功能、地位和设计特点;②掌握现代城市园林绿地的设计手法;③掌握不同类型空间处理手法,建立空间尺度感1.松江方塔园作业一:学习宋塔、明壁、清殿是三个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如何协调统一;分析塔、照壁与寺院的视线空间处理、标高调节、空间围合与环境塑造手法。完成形式:分析报告具体要求:以手绘分析示意图(不少于5份,并按比例绘制——比例自定)为主,辅以文字说明。可从以下角度入手:①宋塔、明壁、清殿三者之间的方位关系(平面布局)、②景观视线(视线所及的对景、借景及最佳观赏角度的设计)、③标高调节(竖向设计手法:方塔的地面标高为+4.17m,而周围地面标高却在+4.7m左右,所以地势对显示塔体的高耸是不利的。分析如何通过造园手法来处理高程变化)、④各造园要素在空间围合与环境塑造中的运用(可配照片说明)。作业二:草测花岗岩堑道,理解其在公园中视线引导的作用。完成形式:手绘草测图具体要求:平面图(标注平面尺寸并用标高符号标注主要高程),关键部位剖面图(地势变化复杂地段,绘制剖面图,并标注尺寸和高程)比例1:200,附:东入口的堑道,由圆洞门向西进入高低曲折的堑道,堑深约2.5~3.0m,宽约4.0~6.0m,石砌两壁。出堑道登天后宫大殿平台看到方塔与广场,顿时感觉为之一爽。这是尝试运用我国园林幽旷开合的处理手法。高低起落,都是为了弥补塔基过低的不足,通过通道和堑道的标高变化以模糊游人对塔基绝对标高的概念。2.世纪公园、世纪广场、世纪大道作业一:速写一幅(内容自选,以半小时完成为宜);作业二:局部景点造园手法分析完成形式:分析报告,以手绘分析图为主,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具体要求:①选择一自己认为设计较好的景点,实测其平面图及周边环境,并分析其造园手法;②实测范围面积不小于5000m2,按1:500的比例绘图;③景点选择及分析角度可参考一下资料:附:世纪公园1、现代大型城市公园在城市中的作用日益多元化,承担着生态、游憩、展示、观演、集会、文化等功能,是展现城市面貌的重要窗口。世纪公园从哪些方面加以体现这些功能。2、公园水系与城市河道相通,起着造景、泄洪、蓄水、湿地保护等作用。3、大型园林的布局手法。4、鸟类保护区景观特色分析。5、四季园的造园手法。世纪大道11、从东方明珠至世纪公园全长约5.5公里,宽100米。超大尺度的道路绿地有其特定背景和意义,对于城市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北侧人行道建有8个180米长、20米宽的“植物园”,分别以某种植物为主体,布局亦各具特色。封闭内向的主题园,缓解了整体道路空间尺度过大的空旷感,丰富了空间类型。3、根据世纪大道的命名特点,沿途设置了以时间为主题的雕塑和小品,如日晷针、沙漏等,强调了道路绿地的整体性;同时突出现代风格。4、世纪大道、世纪公园与上海科技馆整体空间序列分析。作业三:主入口广场平面图实测,体会主入口的设计手法(延续了世纪大道的设计手法,同时通过竖向变化,强调了公园的“进入性”。)完成形式:手绘草测图具体要求:不需标注平面尺寸,但要求按比例绘制用标高符号标注主要高程比例1:100,3.后滩湿地公园作业:认识湿地公园,体会生态原则指导下的园林设计手法完成形式:分析报告,文字,照片结合手绘分析图具体要求:文字不少于3000,照片不少于10张,手绘分析图不少于5份。可从以下角度入手:①后滩地区是上海市区、黄浦江边仅有的一块天然湿地,它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目睹着黄浦江畔农耕经济的兴衰起落,如何遵从生态设计原则、秉承场地文脉、满足多重体验需求?②如何保护、恢复与重建生态湿地?③世博会期间湿地公园南部临接世博园区西入口人流等候广场,场地中部的水门码头是世博园南区唯一的水上门户,湿地公园东部则联系世博园区中心绿地,如何解决世博期间人流等候与疏散问题?补充说明:人流量特大且集中,设计日流量为40万人次,高峰日流量60万人次,极高峰日流量80万人次。而湿地公园内的合理容量在2.66万人,极限容量在3.78万人。④防洪标准与黄浦江水位之间的高差多达5米左右,如何解决场地千年一遇防洪标准与湿地...